第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最美是红柳

■ 鲁鹏飞 (宁夏)

晨曦微露时分,我们来到了贺兰山麓。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紫红色的灌木林。这不就是司空见惯的红柳树吗?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道。真没想到在这片世外桃源,竟然藏着这样一处美景。此时,万丈霞光铺满大地,红柳树也仿佛从睡梦中苏醒过来,一株株参差错落、色彩丰富,犹如水墨粉彩,韵味独特。微风轻拂,红柳摇曳,恰似美丽的少女,曼妙轻柔,在动人的韵律中舞动着她的裙摆,婉转柔媚、婀娜多姿,清丽绝俗、气质优雅。与红柳的不期而遇,使我身心舒展,激动、喜悦,不能自已……

红柳属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1米至6米。枝条细瘦,红棕色。它是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之一,产于西北、东北、华北。红柳喜光、抗旱、耐寒,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同时还是水土保持和绿化造林的优选树种之一,也是良好的薪炭、编织和建筑用材。红柳的无所不能、无所不用,更是被人们尊崇有加。

我所在的石嘴山市,是国家在“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也是一个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工业城市。上世纪50年代初,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响应祖国号召,满怀着一腔热血汇集在贺兰山下立地建城。创业艰难百战多。他们一下火车,卸下背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地窝子,垒起简易灶台。天当被,地当床,他们壮志凌云地开启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怀揣绿色的梦想,建设者们满怀希望地种下一株株红柳苗,怜爱地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如同珍视自己的孩子一般。放眼望去,沙漠腹地、盐碱地里、戈壁滩上、房前屋后、沟渠两侧,都是红柳的安身立命之地,这里也留下了创业者单薄而高大的背影。伴随着红柳苗一天天地长大变高,伴随着各种大型机器的轰鸣声,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战天斗地,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脚下的这片大地上。沉寂许久的贺兰山下终于挖出了第一铲煤,炼出了第一炉钢,发出了第一度电,创造了多个彪炳史册的“第一”。当欢快的鞭炮声在山谷里响起时,这里的人们很多年都没有看到这样热闹红火的场面了,激动兴奋之情不言而喻。这些“开路先锋”被后人亲切地尊称为“矿一代”。

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从兰州发来的第一批设备在黄河里走了几天几夜,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由于运送工具漏水,几台机器瞬间便翻沉到水里。为了打捞这些“宝贝疙瘩”,一名工人师傅却再也没有上来。在支援大西北开发建设的“矿一代”里,有的积劳成疾,终身残疾;有的永远长眠在了他们的“第二故乡”,为人们留下了永远的感动和无尽的思念。为了纪念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当地群众含泪在黄河岸边栽下了一株株红柳。

几十年过去了,这里已经造就了近万亩的黄河湿地红柳群落,长势旺盛,绵延不绝,形成了长达数十公里的红柳长廊。这里的红柳颜色鲜润红亮,枝条坚韧柔美,花朵粉红娇嫩,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就连许多鸟儿也乐此不疲地在此安家落户,迁徙繁衍。

我对红柳“情有独钟”。如果非要把那些所谓贵族式的树木和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红柳放在一起做个比较,我倒觉得别人眼里的“稀罕之物”,有的像个卧床不起的病人,需要人们挂上“营养袋”,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有的像未满月不能离巢的孩子,不肯轻易“断奶”;有的“免疫力”低下,园林工人们给它们包裹上了厚厚的棉衣,帮助“冬眠”。而红柳这种毫无矫揉造作之感的原生态和自然美,让我视觉舒适、神经松弛。她那种与世无争,于喧嚣之中保持一份宁静的厚重和内敛,使我心生敬意,不由自主地多了几分怜爱。在我看来,每一株红柳都是那么亲切,那么美丽。看似瘦弱不堪,实则遒劲刚强,充满力量,默默地守护在城市的周围,庇佑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红柳总会以她别样的神态诠释着美景的定义,定格在人们的心中。春天的她淡定从容,播种生命,蓄势待发;夏天的她叶绿花红,芬芳大地,激情飞扬;秋天的她似火流丹,绽放美丽,悠然恬静;冬天的她身躯刚劲,傲雪凌霜,韬光养晦。你看,从贺兰山下到黄河岸边,不论是湿地盐碱滩,还是大漠荒原,不管风霜雨雪、电闪雷鸣,也不论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红柳始终以傲然雄健的姿态坚如磐石,守护人间。她生性坚韧,不求索取,用执着书写着奉献之歌。

如今,在红柳密布之处,城市里的“矿二代”“矿三代”们像扎根大地、固守一方的红柳一样,默默地成长着、奉献着,无怨无悔、生生不息。他们手握接力棒,热情奔跑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由于他们的加入,完成了昔日“煤城”到今朝“绿城”的美丽蜕变,成就了新时代一座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盛世繁华,如您所愿。

在这里,42个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工业纪念馆里,我满怀崇敬地抚摸镶刻着老一代人青春记忆情怀的机床,也看到了一幅手工绘制的成片成片的红柳林素描,似曾看到了当年前辈们如何书写和演绎着奋进开拓、激荡山河的人生足迹。

我是自豪的,正是五十多年前,父辈们拖家带口,跋山涉水迁徙至此,才使我有幸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也许是对这座城市爱得深沉,也许被创业者的故事所感染,女儿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留在了这里,开始了她崭新的生活。在一株繁花盛开、浓荫静洒的红柳树前,我见到了一位来自外地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他神采飞扬地说,他喜欢这个具有“五湖四海、开放包容”之风的移民之城,因为这里沐浴着英雄的气息。是的,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慕名而来,在这里挥洒青春、施展才华、创新创业。

红柳无言,城市温暖。我想,如果没有了红柳的存在,这个城市再时尚再现代化,也像是没有灵魂。人不管活得多么枝繁叶茂,都不要忘记扎在底下的根。平凡的我们更要像红柳那样,无论岁月轮回、斗转星移,总会带给人间不一样的美丽。这也许就是艰苦创业年代里城市“奠基者”的初心所在吧。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