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抢抓人工智能快车道 以高水平法治赋能新质生产力

■ 林惠华 谭周令 (广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也是大国科技博弈制高点。广东省深圳市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人工智能这一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作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突破口,奋力抢跑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立法、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高水平立法、高效能监督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出台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并在法规实施一年半后即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找出影响法规实施、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助力深圳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发挥立法引领作用

出台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

人工智能为社会生活和商业活动带来巨大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社会、伦理、安全等问题。2022年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的一次有益探索。

《条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拓展、促进与保障和治理原则与措施等方面,并就“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抢抓应用+集聚发展+规范治理”等环节作出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性规定,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坚持促进原则,针对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助推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做支撑,培育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坚守底线原则,探索逐步构建人工智能治理框架,明确底线治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提出分级监管的治理措施,推动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标准、技术指南、设计准则、伦理规范等制度体系。四是充分体现深圳特色,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强基础补弱项,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开展条例执法检查

以有效监督确保法规全面落实见效

《条例》实施以来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把对《条例》的执法检查作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执法检查全面了解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推动法规有效落实,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执法检查组对《条例》进行详细梳理,严格依照法定职责、遵守法定程序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创新局等8家单位落实《条例》情况的工作汇报,检查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等20家涉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部门落实《条例》的情况,走访市科技创新局、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广泛听取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重点对法规条款规定的工作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执法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归纳了产业发展统筹协调、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落地、要素保障、监管和治理机制6个方面影响法规实施的症结和深层次原因,在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出6个方面共18条具体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检查报告+问题清单+督促整改”的模式,增强执法检查的约束力。

目前,一些执法检查的成果已经落地,成为推动深圳市人工智能发展的强助力。比如,针对执法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深圳市算力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算力优惠、政策支持力度低等问题,市政府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提升算力统筹供给能力,启动建设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推出算力券等优惠政策,降低人工智能企业算力成本。针对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的问题,政府部门加快制定并印发《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2024年行动方案》,有效强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以点带面助力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在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机遇窗口,深圳的独特优势在哪里,挑战又是什么?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相结合,在执法检查的同时,对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调研。

调研对象兼顾广泛性与深入性。三个多月时间,调研组会同部分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委员,实地走访华为、腾讯、优必选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鹏城实验室、北大深研院、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共计90余家。召集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7所高校,召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座谈会。同时,针对应用场景、大模型落地等重点领域,与华为、腾讯及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学会等专家反复沟通、反复讨论,力求将问题找准,将对策谋实。

调研方法兼顾多样性与实效性。为提高调研实效,调研组采用实地调研、一对一访谈、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相关社会组织及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调研方法,不仅提高了调研的实效性,而且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成果兼顾针对性与前瞻性。在深度调研基础上,调研组进一步梳理汇总形成影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5大类30条具体问题和150多条意见建议。经梳理研究,调研组立足深圳产业链完备、市场化程度高的显著优势,聚焦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过程中专业性不足、泛化性较差、经济性偏低、示范性不够及细分领域政策体系不健全等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问题,提出深圳要握指成拳,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举全市之力,集中优势资源,以超常规思维、超常规投入、超常规举措,在大模型规模化应用、行业化普及、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全力出击、重点突破,率先在“AI+制造”“AI+医疗”“AI+交通”等方面打造全国标杆应用场景,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壮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相关对策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多条建议被采纳,写入《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2024年行动方案》。

不断增强监督刚性

广泛凝聚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人工智能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链纵横交错。在执法检查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外脑”智库作用,调动市人大代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以及各专工委和各区人大常委会的力量,协同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特别是注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的作用,用好用活市人大代表人工智能产业联系点,组织四级人大代表以及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家代表、专家学者的座谈会、研讨会二十余场,真正搭建起能用、好用、实用的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和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人大履职和行业产业发展互促互进。

根据计划,围绕《条例》执法检查和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还将适时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题询问,督促政府部门加快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问题,助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治理规则不健全,服务保障、分层治理制度缺失等问题,督促政府部门加快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行业治理,营造安全有序的发展环境。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