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务实重干 在新实践中奋力谱写人大工作新篇章

■ 廖朝兵 (江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并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这对新时期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江苏省灌南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改革探索,以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创新举措,推动全县人大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书写民主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

“培训赋能”强本领

代表履职展新姿

在全县四级人大代表中创新推出 “三+” 培训模式,为代表履职“充电蓄能”。线上开展“代表开课啦”履职经验分享,线下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政策解读专题辅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宣讲活动,根据代表类型设立县级主会场与镇级分会场,分批进行集中和分散培训,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方式,实现全县1300余名四级人大代表培训全覆盖。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强化典型引领,邀请代表分享履职经验,充分激发履职热情。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代表履职能力显著提升,共形成46篇高质量的《代表建言》报县委主要领导批示,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的180余件议案建议质量较以往明显提高,推动了群众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多维监督”助发展

精准发力显担当

立足县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自身职能,创新监督方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城市内涝治理、“灌香南得”品牌建设等县委重视、政府重抓、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综合运用听取报告、代表联名建议、现场调研等多种手段,精准监督、聚焦发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建好用好10个经济运行观察点和30个营商环境调查点,每个点位确定1名委员和2名人大代表结对联系,通过每月一对接、每季度一梳理、每半年一视察,同步实行清单化管理,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先后在全县四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人大有担当、有事找代表”“助力营商环境、人大代表在行动”“发挥代表优势、助力招商引资”专项行动,以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引导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带头、带领、带动作用,深入基层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参加人员共计11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800余条。

“搭建平台”聚合力

联系群众“零距离”

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汇聚民智民力。坚持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每月“逢5”联系接待代表、代表每月10日固定接待日、“码”上找代表等活动,全县四级人大代表开展线上线下接待选民15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870余条,编发《代表建言》18期。在代表之家(站)基础上拓展延伸,选择人员密集、场所便利、群众方便的居住小区建立若干个“微社区”人大代表联系点,并将44名人大代表分别编组进点,制度化开展联系、接待选民群众共计5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帮助解决社区微实事20余件,形成了“群众有事找代表、代表时刻在身边”的生动局面。创新“两院”(法院、检察院)进“家站”,以及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进“家站”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和监督助推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以人大之力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固本培元”筑根基

自身建设谱新篇

健全完善提升内力、利用外力、汇聚合力工作机制,推动自身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扎实推进学法用法,将人大常用法律法规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作为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前规定动作,着力提升机关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时代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特点和运行方式,修订完善常委会工作规则、机关行政管理等制度规定,细化赴基层调研、代表视察等活动流程,使行权更有章法、监督更有质效。建好用好“数字人大”,实现纵向贯通并高质量通过省、市人大验收,机关各委室的13名“数字官”走马上任,迭代升级代表履职、民生实事、协同办公、智能会议等模块功能,人大履职行权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着力讲好灌南人大故事,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宣传稿件150余篇。积极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召开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安排年度21项创新创优项目,年底开展典型案例评选,“灌南人大讲坛”、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等特色做法在全市人大系统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人大工作创新实践迈入全面推进新阶段。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