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艳 (浙江)
浙江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把握《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契机,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六化两提升”工作要求,遵循“五个四”工作规则,以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着力点,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着力打造“海督营商”监督品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学深谋实
提高站位强化系统推进
强学习。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海宁市上下迅速掀起条例学习热潮。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会前学法,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作条例解读专题讲座,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法律意识;各镇(街道)人大及各代表小组通过专题会议、集中夜学、履职平台等形式学习条例,全面提升全体机关干部以及人大代表履行优化营商环境法定职责的业务水平。强宣传。聚焦省人大常委会条例宣贯部署会要求,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联合市委改革办、市发改局制定宣传贯彻方案。积极组织人大代表、人大干部进园区、进企业宣讲1900余场次,覆盖企业7600余家。依托人大“民情直通车”“局长有约”等平台载体,召开民情恳谈会、调研座谈会等专题宣传条例活动120余场,参与企业2800多家,营造了“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强谋划。出台《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三年行动方案》,连续三年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人大经济监督“一号议题”,以打造“海督营商”监督品牌为核心,细化29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创新构建“1457”工作体系。今年,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确五方面16项具体工作任务,优化三项机制提升品牌内涵和影响力,着力强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拓展监督广度和深度。
优化工作路径
聚焦重点打好“组合拳”
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紧跟省人大常委会决定要求,在市人代会上作出《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 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决定》,立足企业侧、政府侧、社会侧发出倡议、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全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人代会期间,开设“代表通道”和“媒体访谈”,3名企业家和3位政府部门负责人“话心声”“作表态”,积极鼓励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增信心、促发展。做深做实调查研究工作。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外贸拓市场等多领域,按照“常委会领导重点调研+委室专题调研+人大代表微调研”的立体调研模式,通过“民情直通车”专场活动、问卷调查、建议督办等多种形式开展穿透式调研。2024年以来,共形成《海宁传统产业发展数字经济的调研与思考》等营商环境领域调研报告7项,代表微调研报告12项,助力市委科学决策。深化“专题询问+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监督方式。围绕市场化营商环境建设、科技进步“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等主题,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提出审议意见52条、问题清单24项,交政府部门落实整改。会前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通过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询问,提出产业政策、科技人才、规范执法等方面的问题14条交政府研究办理,通过深化“专题询问+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的模式,精准助推营商环境领域深层次问题解决。
创新监督机制
联动协同打造监督闭环
深化贯通协调机制,建立外部协同。率先在营商环境监督领域先行先试,创新出台《关于在营商环境监督中推动人大财经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联动的实施意见》,聚焦《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市委“五最”营商环境打造、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等关键领域推进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通过监督议题联商、监督措施联推、突出问题联督、监督力量联合、监督结果互通,形成监督合力推动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堵点等突出问题有效解决。深化平台载体融合,打通内部协同。用好“民情直通车”成果载体,开设“海督营商·局长有约”系列活动,先后邀请市税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经信局等部门负责人进代表联络站,与代表和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听需求、点对点解难题;设立“安商驿站”,打造立法、司法、法律服务为一体的基层法治综合体,先后聚焦中小微企业加工承揽合同、涉外服务等高频需求,举办专场活动4场。今年,创新推进“海督营商”和“安商驿站”品牌融合,聚焦“法治服务企业稳外贸拓市场”主题,开展第一场联动协同活动,四级人大、四级法院联合走进代表联络站听需求解难题。
凝聚监督合力
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注重“点”上发力。在主要经济平台和不同类型规模的企业创新设立两个优化营商环境监督联系点和14个观察点,以颁发监督任务书的方式,明确总体监督任务和年度工作清单,在观察点所在企业主通道入口亮出“监督码”,广泛接收问题反馈,延伸基层监督触角。联系点和观察点设立以来,累计开展营商环境监督活动56次,走访调研369人次,收集办理意见建议188条,迅速成为营商环境监督的“前哨站”和“放大镜”。深化“线”上联动。围绕助力加强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执行,开展“三推两助 双岗建功 三联三督”代表主题活动,精选36个重大产业项目和36家重点小微企业,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委员及部分人大代表“一对一”联挂对接,以督助企减负、督惠企降本、督护企保障、督暖企服务“四个督”为主要内容,锚定市场主体关切开展重点联督,助推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深化强化“面”上拓展。全力落实省人大常委会“两去两回”履职要求,第一时间制定贯彻方案,有序有效组织人大代表“带着法规去企业、带着课题问题去体验、带回民意助决策、带回建议促落实”,通过政策法规宣传、行业座谈交流、微调研、本职岗位建功等多形式活动,积极当好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员、体验员,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参与人大代表868人次,提交意见建议4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