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地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路径思考

■ 刘安庆 (内蒙古)

党的二十大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深入分析地方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实践路径现状、制度机制建设、工作平台发展等内容,对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生动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 “两个结合”

筑牢民主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实现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相统一,其优越性不仅体现在价值意蕴之中,更彰显于现实生活的生动实践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深刻阐明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指引和遵循,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支撑,集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真正的民主绝非某一领域的 “独角戏”,而是全方位覆盖、充满活力的存在,其生命力源于人民群众的真实参与。因此,民主不仅是制度安排,也是每个真实个体的生活方式与实践形式。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以解决人民急难愁盼为导向,既是中国式民主建设的基本方法、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其目标任务,也是其重要保障。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键在于其深植于理论根基与文化土壤,是 “两个结合” 的重要成果。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为科学理解民主与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浸润于每个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之中,成为潜移默化的价值观,而民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民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主要含有“以民为主”和“为民作主”之意,隐含着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与发展的经世济民之道。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于中华大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两个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充满生机活力不断生成的过程。

深化人大制度认知

夯实民主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承载了党和人民追求民主的初心使命,在制度设计上坚持贯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民主的本质贯穿于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出发点,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人民。在行使地方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时,要牢牢把握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拓宽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与方法,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二是以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为立足点,丰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法。新时代新发展要求地方人大通过全方位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路径和方式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助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以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为落脚点,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功效。地方人大工作在新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深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的党和人民追求民主的初心和使命,在职能定位上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在实践路径上,必须支持和保障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保证人民群众通过法定渠道、方式、程序全过程参与人大工作,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清、听得懂。

推进地方创新实践

保障民主见效

全过程人民民主承载着实现什么样的民主、如何实现民主的重大命题,在政治道路、根本立场、现代化治理等问题上,既体现了目标定位,又彰显了价值追求,为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多方视角。从运行机制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体制机制保障的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不仅能实现广泛参与和畅通表达,更能保障各项民主权利落到实处。一是在立法工作中推崇民主。立法程序是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运行方式,而过程中能否做到“倾听人大代表意见、倾听人民群众呼声”成为检验民主是否得到体现的重要评判标准。二是在监督工作中延伸民主。人大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监督中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履职路上的必修课。始终将人民至上作为人大监督的根本立场和最高原则,围绕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怎样确保监督效果三个具体问题,保障每一个监督事项的确定都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每一次监督工作的开展,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使人大监督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人民性。三是在代表工作中拓展民主。人大代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力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应紧紧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通过不断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扩大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以丰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开创新时代人大工作新局面,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路径,拓展民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