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丑人不丑

■ 黄雪芳 (广东)

想来,人大概是有两副面目的。一副是外在天生的样貌,一副是内在的精神样貌。有些人看起来长得挺美,但只要一张口说话,顿时美感全无,让人只觉得浅薄,无内涵;而有些人,乍一看挺丑,但看着看着,让人越看越顺眼,久之还觉其有种“骨骼清奇”之美。

丑人不丑,或因技艺,或因人品。

在晚明小品圣手张岱的著作《陶庵梦忆》中,记载了很多因技艺而动人的人物。其中有一篇讲述的是说书人柳敬亭的轶事。

文中记载:“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瘤,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善说书。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这段的意思是说,说书人柳敬亭外号被称作“柳麻子”,因其面色偏黑,且满面麻子、疙瘩,外形像木偶一样呆板,但他善于说书。要听柳麻子说书,得提前十天下定,而且经常已经被预定满了不得空。在当时的南京,只有王月生能与其比肩。而王月生是当时艺妓中的绝色美人。

柳麻子说书时有多绝呢,“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柳麻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直与王月生同其婉娈,故其行情正等”。

从张岱这些精彩的描绘中,足以窥见柳麻子说书技艺之高妙,乃至让人全神投入其说书的内容中去,自动略其丑。

无独有偶,在清代李斗的著作《扬州画舫录》中,也描绘了一位相似的“丑角”。文中记载:“小旦余绍美,满面皆麻,见者都忘其丑。”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笔下功力,简短的一句话,即将一位通过“以技服人”的丑人形象描绘得跃然纸上。

正所谓:“一事精致,足以动人。”只有对自己做的事情,至精至诚,怀抱热爱,将其做到极致,才能打动人。

而通过人品让人忘其丑的,当数《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在《红楼梦》里,刘姥姥是典型的“丑角”。她样貌丑陋,形象滑稽、卑微,像个小丑一样让人捧腹。而在这样的滑稽、卑微背后,是刘姥姥的通透与慈悲,她明白这些锦衣玉食的富贵人需要的是什么,所以甘愿成全他人的欢笑。

而也正是这个微不足道的“丑角”,在贾府大厦倾倒,陷于危难,众人避之唯恐不及之际,只身挺出,竭尽所有,只为报答当年的滴水之恩。尤其是面对曾经拿她戏谑取乐的凤姐,刘姥姥也毫不介怀,甚至不惜变卖家产,将凤姐的女儿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她的淳朴、善良、智慧、宽容,实在令人敬佩与动容。在刘姥姥那张布满皱纹却充满关切的脸上,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丑,只有强烈的人格之美。

我想,我们身边都不乏这样的“丑人”。他们以自己的闪光点或人格之魅,不仅照耀了自己,也点亮了这个世界,诠释了何为真善美。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