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 李显坤 (新疆)

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得有一个前提,就是能够淡泊名利。面对欲求,心存一个“淡”字。

如《诗经》里的有些句子,读起来粗砺而清淡,但那浓郁的一派天真却是不可复制的。

上周,在南方旅游归来的朋友送我一盒安吉白茶,今日得闲,独坐啜饮,好茶毕竟不同凡响。在玻璃飘逸杯里,注入开水后,不消片刻,便可以清晰地直观到,绿装素裹的茶芽开始整齐地徐徐下落于杯底,浅黄的汤色渐渐呈现,静心轻嗅,青兰馥郁的一缕淡气息升腾入鼻,一口入喉,茶香也是淡的,细品之下,有一种回味无穷的甘甜直透骨髓。这淡的白茶,顿如一位在水一方的素衣女子,在朦胧的雾气中浅笑。

一个淡字,竟由此令人难忘。

关于“淡”字,许慎在《说文》中释义道:“淡,薄味也”。《礼记·中庸》中则解释为“淡而不厌”,细思一番,感觉极为精妙。

茶汤经舌而入喉,不由想起清代顾仲所编著的《养小录》序中的一段文字:“本然者,淡也,淡则真。昔人偶断肴羞,食淡饭,曰:‘今日方知其味,向者几为舌本所瞒。’”

许多人都有体会,在一场丰盛的宴席上,当珍馐美味吃过,最后的一道汤必然是极其清淡的,否则令人转身即不知其味。

正如同人在浮躁的心态下,内心里满怀繁杂,时时渴望大红大紫,一番烈火烹油后,铅华洗尽,光彩渐退,才能体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放大到人生,人生五味杂陈,唯一一个淡字在五味之外,方可把浓烈调淡,使得入口的味道绵软,苦、辣、酸、甜、咸,其味皆淡,人始能保持内心的清宁与平和。

也只有喜悦、忧伤、哀愁、眷恋,都随着淡淡的时光飘远,本真才可长久,所要修得的,是一颗宠辱不惊、从容不迫的心。

淡是生活的真实,是人生的主格调。保持平淡,有时需要极大的定力。

于我而言,平淡,是闹中取静的一方山水,是淡泊宁静的相伴流云,是曾经激荡后的成熟历练,要过的是安于适口者珍的平淡而悠然的寻常日子。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是一种难以企及的旷达。人生在世,必然有得也有失,有荣亦有辱,平淡之趣是从自然淡泊的心态中获得的。五根不净,岂能超尘脱俗?

但平淡之趣不是消极的回避,无为的等待,也不是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是在遭受挫折时仍能与花相悦的一份从容淡定,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份超然自得。追求平淡之趣当然也还会有梦想,但已不再是过多的奢望。若要让适意的人生趋于宁静,恬然品味杯中之茶的时候,也用心品鉴眼前的茶盏。

有时,不妨将“淡”字拆开了看,这一半水,一半火,也是能够相融的,否则无法达到中庸平和。

大味必淡。“淡”是一种境界,须得追求。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