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正 (山东)
漫步乡野,层林尽染里,色调鲜明的火柿盈枝,可谓是深秋的绝美景致。乡里人将采摘的新鲜柿子去皮,或悬挂或平铺在太阳底下晾晒,随着果肉逐渐软化、收紧,覆盖柿皮结满白霜,诱人的柿饼便制作完成了。柿饼色泽灰白,掰开是金黄透明、柔软、清香的胶质物,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生吃或蒸、煎、炸、烤均可。
自打我记事起,表舅每年都会拎着半蛇皮袋柿饼送到我家,这些由亲人用双手催生出的美味,构成了我最甜蜜的成长记忆。在小伙伴之间,柿饼曾一度成为“硬通货”,玻璃珠、瓶盖、糖纸……他们愿意用自己拥有的任何玩物交换,这让儿时的我油然生出一种富足之感。所以,于我而言,如果童年有味道,那一定是柿饼的甜味。
母亲心灵手巧,擅长用柿饼做小吃点心,她最拿手的当属“油炸柿丁”。
首先选取干燥肉厚的柿饼数枚,去除蒂、核,切成大小适中的柿丁,在淀粉里打个滚儿备用。然后生火添油,至六七成热时,拿筷子把柿丁夹起逐一蘸上调制好的浆糊,入锅炸至外壳金黄,便可捞起,沥油装盘即成。经过母亲的精心烹饪,此时的柿丁闻之香气扑鼻,沁人心脾;品之酥脆清爽,口舌生津。若是喜欢吃甜,还可以撒上些白糖,吃起来更解馋。
每次炸完柿丁,母亲都会给邻里街坊送一些尝尝,她说好东西要与人分享,你来我往才更有人情味儿。记得有一年冬天,母亲给独居的李奶奶送油炸柿丁,她喊门不应,敲门不开,觉得不妥便赶紧叫来几个邻居撞开门进去,果不其然,一直患有心脏病的李奶奶侧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大家伙儿忙喂救心丸、打电话叫救护车、放正身体掐人中……李奶奶终于缓过气来,由于抢救送医及时,总算有惊无险。李奶奶的女儿闻讯赶来后,紧拉着我母亲的手不放,流着泪说:“嫂子,多亏了您呀!您炸的柿丁不光暖心,关键时候还救了命啊!”
随着秋寒渐起,我的慢性肠炎有复发迹象,依照母亲的叮嘱,每天吃下几枚冷储的柿丁,就如同贴了一副“暖腹贴”,倍感其健脾涩肠的功效。另外,家人如遇腹寒泄泻,只要清啖数枚柿丁,也能暖胃止泻,缓解病情。不久前的一次家庭聚会上,看着母亲端来一大盘柿丁,我外甥女戏言是“姥姥牌柿丁”,儿子不依,偏要称呼为“奶奶牌柿丁”,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最终勉强以我命名的“有爱柿丁”达成共识。
柿饼非稀罕物,但每个褶皱里都有阳光;柿丁貌不出奇,却给予过往岁月以爱意绵绵。一枚枚金黄丁儿,深藏着母亲对家人、亲友及邻里的慈爱与关切,如冬日暖阳,呵护身体,更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