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塞上火山下 开遍“金”黄花

山西省人大代表,大同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制片人、导演张之莉

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山西省大同市是全国最主要的5个黄花产区之一,种植面积为26.5万亩,占全国26%,产量18万吨,占全国产量四分之一。大同黄花大部分种植在火山群附近,土壤肥沃富硒,空气和水源没有污染,营养丰富。

据我了解,近年来大同市积极培育壮大黄花生产经营主体,目前参与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175家,其中龙头企业15家,专业合作社141家,其他主体19家。同时,黄花精深加工稳步推进,黄花饼、黄花酱、黄花饮料、黄花泡菜等新产品市场前景普遍看好。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首站就到大同市云州区,视察

黄花产业基地,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作出重要指示。大同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出台政策、夯实基础、砥砺奋进,围绕黄花全产业链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力“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开拓市场,促进黄花产业提质升级,走向高质量发展。目前,大同黄花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居全国主产区之首,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2亿元,带动13.2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400元,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把“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把“小黄花”变成乡亲们的“致富花”的殷殷嘱托变成生动的实践和现实的成果。

同时,大同市持续加大“大同黄花”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大同黄花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全市黄花绿色食品认证8000公顷。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攀升,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一名来自大同的省人大代表,我为家乡特产自豪。对于大同黄花产业未来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首先,抓集群化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大同黄花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壮大现有龙头加工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推广黄花饮料、黄花药茶等一系列产品,推动黄花由菜品向食品、饮品、药品、化妆品转变,形成大同黄花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其次,抓市场化营销。组建大同黄花产品营销团队,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品牌专卖店、直销点和专柜。深化电商合作,积极采取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展“大同黄花”线上销售。积极拓展黄花产品海外销售市场,促进产品出口;再次,抓品牌化提升。全方位打造“大同黄花”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继续加大大同黄花品牌建设力度,如举办黄花产业发展论坛、产品发布会等活动,擦亮“大同黄花”金字招牌,有力提升“大同黄花”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最后,抓融合化发展。深入挖掘黄花千百年来历史文化内涵,与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康养文化相结合,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报记者 常雪丽整理)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