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闻喜县水务局正高级工程师马爱冬:

让“花馍”在指尖绽放

山西闻喜花馍作为传统名点,千姿百态、赏心悦目、口味醇美,作为面花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作为文创精品,把寻常生活点缀得色彩斑斓、有滋有味,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闻喜花馍,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闻喜花馍工艺考究,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再到成形和着色,9道大工序100多道小工序环环相扣。闻喜花馍造型灵动,鲜花繁果、飞禽走兽、山水风光、人间百态均可呈现眼前。闻喜花馍大胆创新,世界最大的花馍、最高的龙王、最长的飞龙、最大的群像创下四项世界纪录。闻喜花馍巧接地气,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中总会有花馍身影,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和美好的祝福。

闻喜花馍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基础、有前景,但同时也有困难、有短板。我在平时调研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储备不到位,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然而目前年轻人外出务工创业的较多,从事花馍收入有限,制约着手艺的传授。二是日常监管不到位,需要加强对“闻喜花馍”品牌字样使用的监管,确保市场上的闻喜花馍都是优质产品,方能达到保护非遗文化的目的。三是宣传推广不到位,搭建的文化展示平台还不够多。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让“闻喜花馍”在保护传承中绽放新的光彩。一是培育人才,加大“闻喜花馍”培训体验馆的投入力度,强化体验和培训功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花馍艺术的学习培训中,形成“闻喜花馍”人才梯队,助力花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有效保护,坚持保护和传承并重,加强全过程、全链条监管,确保原料合格、工艺合格、质量合格的花馍产品才能使用“闻喜花馍”品牌营销,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真正实现链条长、规模大、品牌优、效益高,把“闻喜花馍”打造成为大众产业、富民产业。三是叫响品牌,加大对“闻喜花馍”知名企业的扶持力度,顺势而为、借势而行,鼓励引导“卫嫂花馍”等品牌企业借助文化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积极展示优质花馍产品,进而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本报记者 李艳龙整理)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