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 鹃 (湖北)
专题询问是询问的拓展和延伸,目前已经成为各级人大依法进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常态工具”和“有力武器”。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真查、真问、真改,推动专题询问实现“三个转变”,监督工作进一步增强活力、提升实效。
从“现场问答”向“全程发力”转变
把专题询问从问答环节向“问之前”“问之后”两端延伸,抓住“四个关键”实现“全程发力”。一是抓住关键前提精准选题。紧紧围绕党委决策部署的大事、改革发展的难事、群众关切的急事进行选题,先后围绕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优化营商环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开展专题询问。二是抓住关键基础深化调研。2022年组织五级人大代表联系市场主体收集关于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6500余条,2023年通过媒体、12345热线等收集关于物业管理的意见建议1.89万余条,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调研报告均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并提供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参阅。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真问真答。根据调研获取的万条数据,梳理普遍存在的“类问题”,准备询问的具体问题,拍摄暗访片在现场播放,做到全程保密,确保现场问到要害、答出担当、评出压力。四是抓住关键保障强化督办。及时交办审议意见,跟踪督办问题整改,针对突出问题持续监督,做好“后半篇”文章。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重点指向“破产难、执行难”问题,推动市人民法院办结破产案件数量比2021年增长158.3%。2023年紧盯“两难”问题深入调研、听取报告、跟进监督,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从“单独行权”向“组合监督”转变
做好“专题询问+”文章,融合其他监督方式、其他监督力量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发挥更大的监督效能。一是融合其他监督方式。结合监督《宜昌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落实情况开展物业管理专题询问,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外商投资法、电子商务法等执法检查,连续两年在专题询问中开展满意度测评,打好监督组合拳,有力提升监督刚性。二是贯通其他监督力量。邀请派驻市政府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专题询问,邀请市场主体、小区业主等到现场列席专题询问,向媒体公布询问和答复情况,加强与党委监督、法律监督、纪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的衔接贯通。三是结合基层民主实践。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基层各类实践基地(站)公布人大的专题询问项目,面向公众广泛征集关于专题询问议题的意见建议和问题线索,组织人大代表与市场主体、小区业主、监督责任主体等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听取民意、常态回访、持续跟踪。
从“规范组织”向“提质增效”转变
加强制度支撑,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工作创新,有力解决专题询问规范有余、实效不足的问题。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及时修订《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对议题的产生途径、提出方式、询问的形式、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问后督办、信息公开等作出了具体规范,大部分县区人大均已制定规范专题询问的文件,提高了专题询问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专题询问已成为市、县两级人大开展监督的常态化工具。二是形成工作合力。横向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问题,形成传导压力,提高询问质量。纵向加强与县乡人大的联动,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深化“三主联动”活动,带动11个县市区人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助力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助力宜昌市连续三年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三是强化工作创新。形成“调研找准问题并专报市委-暗访片集中反映问题-现场询问盯准问题-事后交办跟踪问题-再次审议确保整改问题”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特别是“辣味十足”的暗访片、从一人一问到多次追问的进阶、两次满意度测评的量化监督、积极参与的五级人大代表、三级联动的人大工作合力等创新之举,有力推动了专题询问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