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 马迎霞 (江苏)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作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部署。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要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人大如何立足职能,赋能社会治理?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人大结合实际,围绕平台、路径、机制等方面探索,积极构建民情反映、民意表达、民智汇聚的渠道,努力将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发挥基层立法点作用,筑牢治理基础。基层立法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兴仁镇徐庄村被确定为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点以来,组建了一支由人大代表、职能部门、法律从业人员、选民代表等组成的队伍,围绕法规草案意见征集、执法检查、立法调研等专项活动,广泛听取意见,为上级立法传递更多原汁原味的民意需求,发挥好立法“直通车”的作用。强化功能拓展,将立法点建设和徐庄村“家和”文化充分融合、与人大代表联络站有机结合,逐步实现立法建议收集单一功能向推动民主建设、促进基层治理多功能转化。突出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将普法宣教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更加自觉知法、懂法、用法、守法,以浓厚的法治氛围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小小立法点实现“民言民语”与“法言法语”的有效衔接转换。

搭建“两官”进“家站”平台,提升治理质效。针对农村一线缺少法律人才的困境,镇人大以“家站”为平台,邀请法官检察官用老百姓听得清、看得懂、学得会的方式以案释法、答疑解惑,通过创优基层法治平台,把专业资源输送到基层治理中,让法治的元素多路径、深层次与基层实际融合。镇人大还与通州法院、通州检察院积极联动,依托“法庭驿站”“检察驿站”等平台,开展“巡回法庭进家站”“人大代表进司法机关”等活动,通过旁听案件审理、参加检察听证、司法调解等,了解“司法”工作,评判“两官”的履职能力、履职水平,努力实现两院和人民群众、人大代表之间的良性互动,也让“群众说事+两官释法+代表说理”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健全代表进网格机制,凝聚治理力量。镇人大围绕“三级代表全参与、选区网格全覆盖、工作流程全闭环、服务群众零距离”的目标要求,依托“1+5+16”家站点布局和全镇63个网格,按照“就近、就熟”的原则,将107名人大代表结对安排至网格,让各级人大代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聚焦民生实事、社情民意、社会稳定等关键领域,通过“听”“看”“报”“跟”等形式,充分发挥代表居住在网格、人脉关系在网格的独特优势,形成出门即联系、交谈即履职的工作机制。围绕燃气整治、反诈宣传、医疗卫生、物业管理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常态化开展“紫藤架下话法治”“议事厅中聚民意”等活动,拓宽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让人大代表化身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群众矛盾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联络员。道路修复、路灯新建、灌溉渠修建……一个个有温度的民生项目都凝聚着广大群众和代表的智慧。通过代表群众互动,推动问题解决在网格,幸福聚集在网格,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