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继丰 (山西)
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重要抓手,也是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人大关于加强联络站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把联络站建设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作为密切代表联系群众、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创新实践,作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破解民生难题的有效举措,探索实行“全天候”接待群众制度,以代表的“全天候”值班,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盐湖实践”。
把握一个根本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运行的根本保障,也是“全天候”接待群众的重要前提。近年来,盐湖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决策部署,就联络站建设情况及时向区委请示汇报,争取支持。区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多次听取联络站建设运行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全天候”接待群众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区财政每年列支 57 万元运行经费,今年又专门加拨 10 万元支持示范联络站提升改造,为“全天候”接待群众制度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区委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研究确定东城街道、解州镇 2 个联络站为“全天候”接待群众制度的试点站,提倡有条件的联络站结合实际,开展常态化接待群众工作,逐步在其他联络站推广实施。
夯实两大基础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开展“全天候”接待群众的重要基础。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全区各联络站研究制定了“全天候”接待群众值班制度、代表活动、建议处理反馈等 10 余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簿一账一卡”(代表“全天候”接待群众记录簿、代表活动记录簿、代表履职登记簿、代表“全天候”接待群众台账、处理群众反馈问题转办卡)。二是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提高群众对联络站的知晓率,让群众有事能随时找代表、找联络站。通过大力宣传发动,群众进站率明显提升,“全天候”接待群众深入人心。
注重三大融合
一是与矛盾调处化解平台相融合。矛盾化解是“全天候”接待群众的重要内容。工作中,盐湖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民选,人民矛盾代表调”的作用。盐湖区解州村联络站李垚霖、郭丽萍 2 名代表针对解州村村民王某的院基及房屋纠纷,经过 6 次上门做工作,反复调解,化解了矛盾纠纷,避免了越级上访。二是与建议办理平台相融合。定期梳理汇总“全天候”接待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分级分类交办、转办、督办,及时向代表反馈。近年来,共转办 500 余件建议,推动解决背街小巷路灯安装、道路交通提示牌等民生热点问题 320 余个。三是与双联互动平台相融合。通过微信、钉钉平台等方式建立群组,发布履职动态、收集意见建议,实现双向互动。如,东城联络站通过搭建代表二维码数字平台,建立医疗服务、法律援助、事务咨询等各类专业微信群,打破了代表线下履职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联动”,架起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数字化桥梁。
坚持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代表培训,构建代表“充电站”。建立接待前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全天候”值班代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访接待、无访学习”,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二是加强履职意识,凝聚代表“向心力”。全区各联络站坚持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拓展巩固工作等中心工作开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助力高质量发展,盐湖代表在行动”等活动。2 个示范联络站每天除站长、联络员外,安排 2 名人大代表“全天候”接待群众,除涉法问题外,其他问题均纳入接待内容,做到了工作“全天候”,值班“全覆盖”。2023年“全天候”接待群众 356 人次,解决群众问题 187 个。三是加强联系走访,搭建选民“连心桥”。除“全天候”接待群众外,每名代表定点联系 10 名选民。采取“请上来”“走下去”、微信等多种方式,及时收集意见建议,了解社情民意。2022年以来,代表共走访选民 350 余人,收集转办各类建议 47 件。四是加强教育管理,把好考核“风向标”。为了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促使代表积极主动参与“全天候”接待群众工作,每年年底对联络站进行考核,对驻站代表学习培训、履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先进代表联络站,并在人代会上进行表彰,充分激发代表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