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玉梅 李鹏丽 (山西)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山西省吕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基本功,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用心选题、破题、答题,以高标准调研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站位全局,精心选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焦事关全市大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问题,明确调研重点内容。领导带头领题,在认真学习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的基础上,围绕氢能、白酒、医药等9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度县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领导干部积极领题,确定调研课题,形成调研报告。吕梁市人大常委会还以调查研究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精心制定调查研究工作方案,明确 23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牵头25项课题,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帮扶督导工作,聚焦 2023 年工作任务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热点,紧盯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等开展调研。
对标对表,悉心破题。调查研究选题确定后,各领题领导和机构对标实施方案,制定具体计划,因地制宜、压茬推进,既确保“规定动作”不漏项,又做到“自选动作”不走样。一是 “深”入基层摸实情。综合运用人大立法调研、执法检查、跟踪监督、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的前期调研、日常工作调研等机制,采取走访考察、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走进群众家中和人大代表“家站点”中,通过听真话、摸真情、取真经,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二是“实”事求是找问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每到一处,认真察看思考,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列出解决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2023年以来,无论是氢能产业发展考察团等外出取经问道,还是“吕梁环保行”检查采访组等内部巡视监督,既听取“金点子”,也兼听 “吐槽声”,既到先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较真碰硬,着力提高调查研究质量。三是“细”处入手求实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聚焦“小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大问题。以为群众办实事为重要抓手,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的监督力度,专题调研“天坑”综合治理、祁离高速全面复工情况等,跟踪问效非遗保护、职业技能提升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专题调研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推动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狠抓落实,用心答题。吕梁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总体成效,坚持每开展一项调研,就写好一个报告,除调研组反复研究修改外,还经主任会议讨论, 专家论证,确保内容“精”,建议“准”,让调查研究成果更好破解难题、推动工作。一是为地方立法和法律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扎实开展立法计划项目调研,2023年以来,先后就集中供热、乡村绿化等开展立法调研,就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开展立法后评估调研,为提升立法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在法规实施后开展执法检查调研,扎实对《吕梁市禁牧休牧条例》等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努力用法治力量维护生态安全;坚持对法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形成的意见建议紧抓不放,就《吕梁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调研,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等执法检查,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真正让汾河流域“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二是为常委会会议提出审议意见提供参考。坚持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决策、政策和举措。2023年以来,在听取和审议全市康养产业发展、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乡村旅游、村(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报告前, 将调查研究收集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分析研究,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为常委会审议发言提供参考依据,使常委会审议发言能够问题点得准、原因分析得透、建议提得实,更好地转化为政府的决策思路和工作措施。三是为代表履职注入新动能,夯实代表履职基础。把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入落实“双联系”制度,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年联系代表不少于2次,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参与吕梁市专题调研、专项视察等,2023年还组织在吕梁市省十四届人大代表赴晋城市进行跨行政区域调研,不断提高代表议案、建议、意见的说服力和操作性。按照《关于吕梁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络站(点)开展联系群众活动的通知》,组织代表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面对面听取“原汁原味”的声音,推动调研更加广集民意、汇聚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