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芳 (山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换届以来,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紧紧聚焦党委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涉农监督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注重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高质量调查研究推动人大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一个导向
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坚持问题导向,在每年年初安排涉农监督调研计划时,围绕市委“三农”工作重点,坚持开门选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呼应代表关切,找准抓牢事关乡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力求每一项调研选题都与市委中心工作合拍、与群众期盼合意。2023年以来,先后围绕农村污水治理、种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品牌打造等群众高度重视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先后有2篇调研成果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50余条意见措施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决策。
搭建两个平台
人大农业农村工作点多面广,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便捷高效的调研载体必不可少。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注重从线下线上两方面入手,搭建起了供专门委员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查研究的有效载体。
在线下,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家站点、涉农人大代表所在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了75个涉农基层调研联系点,涵盖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文旅等11个类别,市、区人大农委负责做好调研服务保障工作,为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专门委员会和各级涉农领域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提供了有效载体。基层调研联系点设立以来,各级人大工作机构和人大代表先后到调研点开展调研1100余人次,提出相关涉农建议150多件,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线上,依托青岛智慧人大数字平台设立了乡村振兴“直通车”,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可登录代表履职通APP和微信小程序填写调查问卷,留言提出意见建议,或以“随手拍”的形式反映相关问题。线上“直通车”上线以来,共接收涉农信息700多条。
打造两支队伍
人大涉农监督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必须借助各方面的专业力量。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着力打造咨询专家和专业领域代表两支专业化调研队伍。
一方面,积极搭建涉农监督智库平台。从驻青高校院所农林专家、优秀村两委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农业龙头企业主等专业人才中,分类别分领域聘请了27位咨询专家,通过信息咨询、专题辅导、座谈交流、联合调研等形式,组织各领域专家围绕“三农”领域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助力涉农监督工作开展。
另一方面,组建涉农专业代表小组。将全市五级涉农领域人大代表按照行业、专业、地域划分为21个专业代表小组,涵盖农机、种业、养殖、种植、文旅等领域,定期组织相关代表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工作机制的对策建议,梳理分析后以《代表视点》形式报市委主要领导审阅,批转相关部门办理。
健全三项机制
人大涉农监督调研是一个系统工程,提升调研质量必须创新调研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式方法。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从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加大建议督办力度和畅通代表为民办实事渠道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增强调研工作实效。
探索建立“揭榜式”调研工作机制。把发挥人大代表调研工作积极性作为提升调研质量的重要抓手,连续两年开展人大代表“揭榜式”调研活动,聚焦“三农”领域事关改革发展需要、群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42项调研课题清单,由代表自主选择、“揭榜”领题开展调研,把调研成效作为衡量代表履职成效的重要内容,有效激发了代表调研热情,目前已形成的52篇代表调研成果均已转交相关政府部门办理。
健全调研成果与代表建议转化机制。把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作为开展涉农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实做细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对时效性强、亟待解决的措施建议,引导代表以代表建议的形式提出,组织相关代表参与建议督办全过程,确保建议及时落实落地。对前瞻性、指导性的意见建议,适时纳入立法调研内容,作为法规起草的重要依据。
完善代表为民办实事工作机制。调研报告的形成并非调研的终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才是涉农监督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将调研成果转化与开展人大代表“为民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代表在调研中既要“身入”更要“心至”,深入了解、认真解决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热点难点问题,倡导代表主动认领民生实事,协调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活动开展两年来,全市人大代表解决涉农领域相关问题1200余件,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