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间文化 上一版   
下一篇

腊月有味道

编者按

岁终之月称“腊”,其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击鼓逐疫,祈福迎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被称为“腊日”,即“腊八节”。

腊八被视为农历春节的“前奏”,从这天起,人们开始买年货、扫房屋、备春联,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此外,腊八当天,家家户户还会喝腊八粥、腌腊八蒜……

寒冬腊月,让我们在大江南北的“腊味”中感受渐浓的“年味”。

■ 黎 杰 (四川)

腊月有味道。

腊月是温暖阳光的味道。

冬日的阳光罕有,晒点儿太阳过冬吧。

负暄一词因此开始登堂入室,摆上了生活台面,虽然这词目前还没完全为大众所熟识、所接受,有些生僻,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用它来遣词造句了,由此可见,负暄在冬天有多受人喜欢。

负暄一词也好理解,负,就是背对、承受的意思,暄是温暖、柔软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便成了晒太阳取暖过冬的代名词了。

负暄有典故,《列子·杨朱》中说,宋国有一农夫,常穿乱麻破絮,勉强度寒,到了有阳光的日子,农夫在太阳下暴晒,顿觉温暖,于是对其妻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于是便有了用负暄向君王敬献忠心之典实。这典实虽带嘲讽意味,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于温暖和美好的向往以及虔诚和尊重。

冬闲时,去户外走走,深深吸鼻,野外满是阳光的味道,纯粹,清澈,爆裂,晒点阳光真好,真惬意。阳光落到雪地里,落在枯草上,闪闪地泛着光,透明地泛着光。阳光是冰雪世界的宠儿,很浩大,很辽阔,很磅礴,满世界顿时晶莹起来,我们嗅着阳光的味道,享受着年末岁尾的从容与慰藉,有滋有味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夫复何求啊。

腊月是浓烈的人间烟火味道。

那味儿是从一家一户阳台上一块块腊肉中飘出来的。

未到冬至,妻子便打电话给远在成都的儿子,问今年要做多少腊味。

儿子说,按去年的置办吧。

儿子喜欢老家烟熏腊肉的味道,每年都要我们做一些带去。

下雨夹雪那天,接到大姐电话,大姐问我回老家不?我说,回呀,我还惦记着你做的腊肉呢。大姐每年都要做不少烟熏腊肉,特意为我们备着,等我们回去,她会把那些烟熏腊味装进蛇皮口袋再硬塞进我车的后备箱。

在乡下,是非要去田野走走不可的。看昔日小溪,看溪石上一层青苔,看麦苗在阳光下绿油油地疯长,看蜿蜒曲折消失于杂草丛中的羊肠小道,看缭绕于村头黄葛树上那缕淡淡的炊烟,当然,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农家屋檐下挂满的腊肉,那好闻的腊味和乡村腊月熟悉的气息,总在我鼻边挥之不去。

腊月昼短夜长。大雪小雪,烧火不歇。中午饭才吃完,又要接着摆弄晚饭了。“胡萝卜抿抿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腊月的日子稠如蜜,浓如烟。生炭,烤火,围炉,闲聊,煮一壶茶,温一碗酒,烤一把串,炖一锅汤,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烟火气,正是腊月味道。

年在乡下,年在村庄。回乡,回乡,回到村庄中去,回到年里去,回到真正的人间去,那里有满满的腊月味道。

腊月是飘飞的雪花的味道。

一到腊月,我们就坐等一场雪的到来,雪还未落,气温却在一直降,对于我所生活的南方城市,来一场雪不易,甚至稀有,我们对一场雪的盼望,远超北方人的想象。等雪,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是庄重的,我们是有仪式感的。

每天撕着日历等雪,每天闻着腊味等雪,我们负暄着等雪,我们到户外等雪,我们还喜欢围在一起,你言我语地讨论着某一场雪的盛大,然而,雪来不来,不取决于我们,雪只落山巅,只落野外,雪调皮地避开聚居在城市里的我们,而在野外独自缤纷着。

隔着手机屏幕都能闻着雪花的味道,对着电视频道也能打探着雪花的消息,攀着墙角里的蜡梅也能嗅出雪花的飘荡,对于雪花,我们截图为证。

腊月天天都是年,腊月天天都飘荡着节日的味道。

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满满的是腊八的味道,爆米花的味道,烤红苕的味道,火红春联的味道,串串鞭炮炸响的硝烟味道,滚铁环的味道,扇纸烟盒的味道。当然,绝对少不了的是杀年猪的味道,这些味道齐全了,我们就知道,年来了。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