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建萍 (云南)
云南省姚安县人大常委会紧扣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围绕如何进一步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关键点,着力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上出实招、求实效,认真履行职责,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四抓”全面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抓学习培训
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姚安县共有省人大代表1名,州人大代表26名,县人大代表185名,乡镇人大代表539名。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学习培训作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重要途径来抓,换届以来,已实现对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全覆盖培训。通过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加强对代表法律法规、人大制度、议案建议撰写等方面的培训,采取小组活动、讲座考察、旁听案件、以会代训等方式,系统、规范、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知识,提高代表的履职意识和能力水平。在培训形式上,采取讲课与讨论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增强代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内容上,除举办代表法等讲座外,还经常举办如何审议好“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及预算、计划报告,如何审议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如何撰写代表议案及建议等专题讲座,提高代表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抓平台提质
筑牢代表履职阵地
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尊重代表主体地位、确保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按照“八有”要求(有固定场所、有规范标牌、有公示栏、有制度、有台账、有办公设备、有活动、有信息支撑平台)规范建设并发挥实效,不断完善代表活动的阵地和载体。目前全县建有代表之家1个、代表工作站9个、代表联络室77个,已实现代表活动阵地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其中1个“家”、3个“站”和5个“室”被州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州级创新联系点。全县“家、站、室”功能齐备,布局合理,制度健全,运行有效,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家、站、室”建设工作得到了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成为了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民意窗” 和“连心桥” 。
抓活动创新
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姚安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注重在人大代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不断创新,组织人大代表参与检查热点、专题视察焦点、认真汇集民意、客观反映民情,2023 年以来,邀请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 6 人次,参加视察、执法检查 62人次,参加专题调研 49 人次,参加“一府一委两院”会议8人次,通过认真听取各项工作报告、深入调研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助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依托全县“家、站、室”创新开展代表活动,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五个一”活动中,人大代表发挥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优势,以落实工作、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最方便群众、最便捷操作、最及时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在田间地头、村庄院落、群众家中直接解决回复的问题,绝不让群众再到“家、站、室”往返跑路;能通过小组长会议、户长会议向群众作政策宣传、意见反馈的,推行现场办、马上办,尽可能不给基层、代表、群众增加负担。
抓制度建设
增强代表履职动能
坚持和完善姚安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履职服务平台、专题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保持与基层代表、群众的联系,每季度至少联系 1次原选区选民、每年为选民办1件实事或解决 1件诉求、每年至少提出 1件高质量议案建议。探索建立代表履职情况考核办法,确定代表工作目标,为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代表提供依据,每年组织代表到选区或原选举单位向选民述职,进一步提高监督的有效性,通过考核促进代表更好履职。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通过创建“先进代表小组”、评选“优秀人大代表”和“人大代表好建议”等活动,对依法履职到位、选民评价好、社会公认度高、各方面表现优秀的代表进行表彰,建立每年人代会期间代表履职情况通报制度,并加强宣传报道,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