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促进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 王 慧 (江苏)

开发区人大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层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江苏省南京市开发区人大工作从2005年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人大工委开始,经历了探索、调整、规范、发展等阶段。近20年来,全市各区人大常委会和开发区人大工作机构为推动开发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以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以贯彻落实全省开发区人大工作推进会精神为牵引,全面对照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机制健全等层面积极探索适应南京实际、具有南京特色的“334+N”模式,有力促进了开发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压实三份责任清单

从当前开发区人大工作实践看,职能定位、权责界定、工作运行等不清晰不顺畅的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依据职能定位厘清工作内容、围绕工作内容理顺工作关系。南京市将工作机构区分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有管辖权的区人大常委会和负责开发区人大工作的机构3个层级,对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方面的职责、任务、关系等作出界定。在市级层面,从加强对开发区人大工作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方面明确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协助市人大常委会适时听取和审议全市开发区工作专项报告、讨论决定开发区重大事项、提高涉及开发区立法工作质量、加强人大工作监督实效、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等8项职责,探索建立市、区、开发区常态化定向联系机制;在区级层面,对有管辖权的区人大常委会着重突出监督工作主抓手,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大项目推进、“双招双引”、国资监管等重点,明确了开展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监督、重大决策贯彻落实情况监督、财政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以及债务情况监督等6个方面具体任务,着力打造闭环监督制度;在开发区层面,主要从协助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各项工作、建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机制、更好服务人大代表履职、加强人大工作力量配备等9个方面明确了相应职责,力求做到有机构有人员做事、有制度有机制保障、有计划有任务清单,确保开发区人大工作有抓手、有落实、有效果。

用好三个履职平台

立足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规范化建设,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好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作用,促进开发区重大事项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建好用好代表联席会议制度,汇聚各级人大代表智慧力量,通过这三个平台载体作用发挥,更好地推动开发区区域内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近年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服务保障代表履职,大力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实现了代表履职平台的全覆盖,进“点”入“家”到“站”上“网”已经成为南京各级人大代表执行职务、开展活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依托。本届以来,仅江宁区区域内的开发区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履职平台接待群众就达242人次,督促解决问题105个。雨花经开区人大工委制定“人大工委助推开发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活动方案”,将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编入专业小组,围绕营商环境5大关键领域深入园区企业了解困难诉求,助力园区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徐庄高新区建立人大代表联席会议机制,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每年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和讨论开发区工作情况通报,以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挥四级人大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开发区内代表作用发挥情况、履职效果,是开发区人大工作质量的重要体现,提升开发区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必须抓紧抓实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这个关键。目前,南京市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范围内共有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190名。这些代表大多是科技人才、创业精英和行业领军人物,综合素质强、履职意愿强、建言能力强,为把他们履职的热情激发好、智慧凝聚好、作用发挥好,各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改进完善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的措施办法,确保代表对开发区各项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南京经开区充分发挥企业代表专业优势,按照“小型、专业、实效”的原则,组建企业专业代表小组,建立企业行业人大代表联席会制度,实现了让“内行人”监督“专业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江宁经开区人大工委配备了两名民情联络员,以网格化管理密切代表与选民、代表与企业的联系。

探索“N”项制度机制

开发区人大工作创新性较强、弹性较大,按照省人大常委会明确的原则,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鼓励各区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探索实践若干项因地制宜的、来自基层创新的制度保障。及时宣传推广各级在推进开发区人大工作中行之有效、务实管用的创新举措,并固化为制度体系。雨花经开区建立人大代表列席重大开发建设项目会议制度,为落实开发区党工委重大决策部署提供坚强保障。溧水经开区人大工委按照每两月汇报、每三个月回头看、每年质效测评的制度安排,组织民生实事监督视察,有力推动区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落实。

“334+N”的南京模式中,“334”任务是相对明确的,“N”主要依靠各板块探索实践,不拘一格、体现特色。在这个模式下,市人大常委会、区人大常委会、开发区人大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形成了既有闭合规定要求又有开放自创空间,既有南京特色又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开发区人大工作“南京实践”。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