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武珂珂
蚌埠市“三八”红旗手、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第十五届至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用安徽省蚌埠市人大代表朱珍自己的话来说,自己最骄傲、最珍惜的身份还是人大代表,从第十五届到第十七届,十余年的代表履职岁月,她讲真话、述实情,为百姓代言,为群众发声,写下一个个饱含时代热度、民生温度的履职故事。
滋养:扎根群众沃土,积蓄代表力量
“第一次当选人大代表是2013年,那时对代表的职责还不是特别清楚,只记得选民信任的目光、期盼的眼神,心情特别复杂,有喜悦有自豪但更多的是不能辜负选民信任的压力。”回忆起首次当选人大代表的场景,激动过后,朱珍有点“懵”,人大代表要干些什么,怎么当好人大代表?在“不辜负”的压力下,她给自己定了“四勤”准则:“勤学习、勤倾听、勤调研、勤发声”。
“记得刚当选人大代表,第一次参加市人代会、第一次参与讨论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尽管打好了草稿,轮到自己发言时声音还是止不住地颤抖……”为了练好履职“基本功”,朱珍把人大相关的书籍和法律法规当成案头书,逐字逐句、反反复复学,学习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有了怎样当代表的“第一概念”,履行代表职责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除此以外,朱珍还不放过每一个锻炼实践的机会,当好代表的真本领从哪里来?朱珍的答案是坚持学习、用脚调研、真诚建言。从最开始揣个笔记本走街串巷寻民意,到如今利用微信群、代表联络站随时接收选民线上“点单”,百分百的回应、实打实的履职让朱珍的“点单率”越来越高,“因为朱珍办实事,大家有事都想着找她。”提起这位“巾帼玫瑰”代表,选区群众总是赞不绝口。
心心在一念,其念必行;心心在一诺,其诺必践。现在的朱珍尽管履职经验丰富,但仍谦虚地称自己是“人大新兵”,还存在“本领恐慌”,依旧保持学习的习惯,在群众这片沃土中扎根,积蓄绽放力量。
绽放:当好“连心桥”,做好“代言人”
“唯有坚持用心、留心、真心,努力当好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方能当好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每年的人代会闭会期间,朱珍都会迅速从“参会”模式切换到“行动”模式。从参加代表履职培训到开展专业代表小组活动,从实地收集群众建议到开展视察调研,从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接待代表日活动到主动接待选民……她用一份份有厚度的建议、一次次有温度的发声、一件件有力度的实事,不断增强当好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在履职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回顾这些年的履职情况,朱珍表示,要提高为民发声水平,坚持讲“真话”、敢于讲“直话”、努力讲“行话”,使发声内容“接地气”“有底气”。在市里举行的“双招双引”“工招园”工作座谈会上,她剖析问题、建言献策;在全市进一步优化用电营商环境,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情况专题询问中,她直击痛点、直问要害;在参加城乡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视察调研活动中,她细细察看、一盯到底;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她积极响应、助力发展……
“我会把收集到的民情民意写进代表建议中,随着近年来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督办力度的不断加强,办理部门的不断重视,代表关注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答复解决,这让我们感受到履职为民的快乐,也更加鼓足了干劲。”朱珍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多年来,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痛难点,她提出《关于加强国有担保公司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创新的议案》并入选当年度重点议案;围绕老城区经济发展、老蚌埠文化复兴,她提出《关于复兴淮河路商圈的建议》;紧盯助推蚌埠市绿色发展,她提出《关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城市,推动蚌埠市产业提档升级”的建议》……
“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朱珍的心声,也是她始终坚持的履职首责,为民“珍”代言,履职“珍”发声,让这位绽放在代表中的“巾帼玫瑰”一路温暖,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