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润 (北京)
妫水潋滟、山峦叠翠。坐落在永定河、潮白河两大水系的上游,以及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交界处的延庆区,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区,紧邻重要备用水源地官厅水库,是唯一有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区,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担负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延庆区在绿色转型发展中取得历史性成就,新增冬奥和世园两张“金名片”。今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
从每年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逐年听取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持续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到调研推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延庆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思考“监督什么、怎么监督”,把握监督重点,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推动了“生态体检”常态化法治化,助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
开展“生态体检”
实现靶向监督
在区委领导下,延庆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健全美丽中国、美丽北京建设保障体系,以及加快建立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等党中央和市委有要求、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事项,作为监督的着力点,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小切口”调研、代表视察和建议督办等,提出建设性建议,增强监督工作针对性,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
推动建立系统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和科学评价体系。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专项报告,推动科学制定污染防治规划、计划和措施,科学细化指标体系,最大化实现污染防治目标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根据今年相关报告,延庆区的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无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国四排放重型柴油货车和大型柴油客车的报废经验得到全市推广。
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关键问题解题破题。围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调研总结基层相关实践经验,推动原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推动把更多原生态空间留给未来。今年年初,到井庄镇考察了山林资源“零破坏”和“原生态保护”经验,了解原生态环境在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碳增汇、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等独有生态价值。这里除了必要的交通路线、防火通道、标识系统、救助设施外,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工痕迹。
坚持“问题导向”
实现精准监督
延庆区人大常委会立足生态环保新情况,适应生态环保新要求,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以增强监督实效为目标,“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相结合,每一次都针对一个重点环节,“听取审议+执法检查”,通过依法监督、精准发力,真正掌握实情、成绩和薄弱环节,提出有见地、可操作的建议意见,同心同向协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常态化“年检”成为“必选”。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定期听取环境状况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成为“必选”。每年,延庆区人大常委会都要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关于上一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结合2023年听取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附录13项“问题清单”,建立“审议意见+问题清单+督促整改”的监督工作模式,形成了监督工作闭环工作机制,开展跟踪监督,在今年的相关报告中听取问题整改情况汇报,推动问题整改实现件件有着落。
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实施绿色北京、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牵引、重要契机。延庆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好今年4月市级环保督察在延庆这一窗口期,根据督察组反馈的“常听常有”的部分农村污水管网使用率低、部分单位擅自取水等老问题,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关注的重金属、微塑料污染等新风险,以及本地区工农业生产点源、面源污染防治进度,精准查找原因、分析症结、深挖根源,督促区政府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根据整改意见绘好“时间表”,制定“整改书”,以最快的速度、最管用的举措立行立改、即知即改、坚决整改。通过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任务清单”,推动“任务清单”落实和“问题清单”解决,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点“绿”成“金”
巩固监督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其中所提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对“无价”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有价化”,对不让保护生态的人吃亏、推动实现绿色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延庆区深化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与结果应用,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荣获2023年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督查激励。
围绕推动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延庆区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理念,把法治思维贯穿监督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将相关工作进展作为每年听取环境有关报告的重点内容,列入环境保护法、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等执法检查清单,推动法治要求落实到位。把握“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紧扣GEP核算逻辑、核算方法和应用场景等三个基本问题,推动GEP进规划、进决策、进补偿、进乡镇、进项目、进监测、进考核“七进”等着力点,总结提炼基层一线鲜活实践经验,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代表对四海镇、井庄镇、张山营镇等开展实地考察,专题调研乡镇层面生态补偿资金核算、返还与使用等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推动相关工作行稳致远。高质量办理“开展官厅水库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治理”等代表建议,推动完善京冀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官厅水库平均水质从2021年前的Ⅳ类提升为Ⅲ类。开启一场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之旅,让绿水青山实实在在转化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