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贺 佳
“条例第三十五条提到,汾河流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进雨污合流制排水管网分流改造等工程,当前晋中市部分老旧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面临改造难度较大的问题,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推进城镇排水管网改造?”在今年6月举行的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执法检查晋中座谈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王润梅紧盯城市污水处理,直奔主题提问。
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王润梅,是山西省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道路排水保障二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水道三组组长。履职的11年间,王润梅不仅将辛劳和汗水浇灌在下水道排水养护工作中,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最大力量,还基于自身工作岗位的实践与调查,围绕城市污水治理、水污染防治等出力献策。
“汾河治,三晋兴。”纵贯山西南北的汾河,几千年来滋养着三晋大地四分之一的面积。近年来山西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启动“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让汾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但目前太原市仍有一些区域的排水管网是雨污合流制,或是市政排水管网为雨污分流制,但部分用户接错管道,当强降雨来临时,管网溢流就会导致污水外溢。”王润梅坦言,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改善汾河流域水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是人大代表的使命所在、责任所在。
河流之病,表征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治水要从源头抓起。“雨污分流就是让雨水和污水‘各回各家’,各用一条管道输送,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污水则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污染。”王润梅告诉记者。
如果说河道是城市的“动脉”,城市雨污管网便是深埋于地下的“毛细血管”。长期以来,王润梅积极参与排水管网调查,对发现的2000多个雨污混接点进行核对、分类,在日常清掏疏浚的过程中,她也将目光对准雨污水管道混接、错接问题。“防汛时,我的体会就更深了,因为经常有污水井冒水顶起井盖。”为进一步畅通城市“血脉”,打通城市“微循环”,实现雨水入河、污水进厂,今年她将“推动雨污水分流源头改造”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人代会。让雨水污水从“同流合污”变“各行其道”,既可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能避免因雨水混入造成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大幅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河碧水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和欢乐。“让汾河‘一泓清水入黄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山西的殷切期盼。”王润梅说,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溢流、积水内涝的问题,需要全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久久为功,还汾河一脉水清河畅,还黄河一片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