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赵 烨
民勤县是甘肃省中部一个小县城,位于河西走廊东北一隅,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在此“交手”,民勤三面环沙。以前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呢?饱受风沙折磨的人们调侃说:“登高望远全是沙,一刮大风不见家,庄稼田地被沙压,流离失所奔天下。”这就是民勤县“前世”的真实写照,飞沙走石,黄沙肆虐。
1979年,姜莉玲在此出生,在她儿时的记忆中,满是“大风一起不见天”的场景和乡亲们“一茬庄稼种三遍”的艰辛,一颗决心改变现状的种子就这样播下。
1998年,从甘肃省林业学校毕业的姜莉玲,毅然回到家乡,开始了漫长的治沙事业。沙窝压沙、良种培育、造林种草,在沙漠中,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负责退耕还林工作后,姜莉玲积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把关农户造林树种,宣讲政策消除群众疑虑,灵活探索退耕还林新模式,创新推广防沙治沙新技术。
2021年8月,姜莉玲当选为武威市人大代表,2022年11月,当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凭借着多年治沙经验,她发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固然重要,后期管护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随着绿化面积逐年递增,林草项目建设周期结束,国土绿化成果管护困难的问题逐步凸显。根据历年管护费用核算,每年需投入国土绿化抚育管护资金2200多万元,主要用于灌水、补植、病虫害防治、涂白、修剪等措施落实,管护资金一旦缺乏,就会导致林草地质量不高,后期抚育管护措施难以落实,治沙成果难以巩固。为了能够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姜莉玲提出了《关于配套营造林专项管护资金的建议》,希望发改、财政、林草等部门能够增强对中幼林管护的资金投入。
之后姜莉玲还陆续提出了关于“加大巩固‘三保障’成果和乡村建设政策保障及资金投入”“加大沿边沿沙村庄周边沙漠治理力度”“对民勤县万亩胡杨林进行科学管护”等意见建议,这些建议合民意、顺民心、接地气,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对巩固乡村建设和生态治理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和封育天然沙生植被在408千米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千米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11.52%提高到18.2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18.65%。
今年是姜莉玲“战斗”在治沙一线的第26年,她说,民勤县的“今生”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锲而不舍坚守风沙一线换来的。民勤县将以绿洲为基地,西线筑堡垒、东线拓阵地,南护水源,北锁风口,中保绿洲,为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