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侯进林
夏季的内蒙古草原,绿意盎然,广袤无垠。来自草原的全国人大代表,蒙草集团创始人、科研总负责人王召明和技术人员在蒙草集团实验室忙忙碌碌。“要想种出草原,不仅要有合适的种子,还要有精准的数据。蒙草集团应用‘种质资源+生态大数据’的核心技术模式治理生态环境,以提高生态管理智能化水平,让生态文明建设更高效、更精准、更科学。”王召明说。
在全国人代会期间,王召明聚焦草业新质生产力的开拓与培育,积极建言献策:“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同时‘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主战场也在内蒙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我感到责任重大。我们集团不仅要自身发展好,还要在荒漠化治理、防沙治沙方面积极担当作为。”会议期间,围绕草业科技赋能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王召明和其他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草地农业,进一步提高土地质量、提升农畜产品产出的建议》。为了锚定草业发展的方向,会议闭幕,他就奔走在草原和集团实验室,不断开展草业科研创新,让传统草产业更具“科技范儿”。
今年7月,国家有关部门答复王召明等代表:“关于发展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建设是草原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也是草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与支持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和饲草饲料基地建设,稳定和提高草原生产能力。”
在他的建议下,国家有关部门在开展国土绿化种草改良任务中,一直将人工草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草原生态修复措施,通过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支持各地开展草原保护修复。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这两年,在与检察机关‘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发现大数据的‘慧眼’正在赋能法律监督工作。”王召明说。
从大数据赋能科技草原保护,到公益检察助力保护草原。王召明和所在的蒙草集团付出了很多努力。早在4年前,集团就与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签署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共享合作协议。“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对大数据的应用更加炉火纯青。”王召明说,草原保护既要注重人才与技术的引进,又要积极借助“外脑”力量,借鉴外界成熟的技术产品。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也纷纷开展行动,为保护草原而助力: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依托蒙草集团开发建设的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打造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数字监督模型”。在王召明家乡附近的乌梁素海,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建起了“乌梁素海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监督模型”。“检察官向我介绍,这些模型坚持‘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模式,有效助推法律监督提质增效。”王召明介绍。他一直关注科技与法律监督在草原保护中的运用。在和检察机关沟通中,王召明表示,打造模型不易,更要确保数字模型的使用效果。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坚持理念先行,强化机制建设,不断拓展数字资源,培养精业务、懂“数字”的复合型人才,高质量办好每一个案件。
谈及未来发展,王召明建议,提升防沙治沙装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刻不容缓,应加强顶层谋划、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鼓励企业开展试点,搭建租赁服务平台,让更多基层单位和农牧民租得起、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