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监督之力筑牢发展“压舱石”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对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 本报通讯员 王 丹

秋收时节,行走在辽沈大地,一批好项目成功引进,一批新项目落地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吹响“冲锋号”……在沈阳,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中,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复合材料生产车间已封顶;在大连,青山环绕间的一座工厂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是工业界的“金刚钻”,有了它,更多生产“国之重器”的企业才能“揽瓷器活”;在营口,一张薄如蝉翼的膜离开车间后可能成为电脑液晶显示器的一部分;在盘锦,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中的钢结构和设备安装已经陆续启动……各地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在科技创新的全面赋能中,正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使命在肩,信心如磐。对新时代东北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到辽宁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谋划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如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重振雄风、再创佳绩,辽宁省委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聚力“八大攻坚”,将目光聚焦到了重大项目建设上,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扎实有力推进。辽宁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委部署,将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调研作为重点监督工作实施有效监督,旨在找出弱点、疏通堵点、发现难点,以人大监督之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落实落地,助力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 同向发力

聚焦高频难点“靶向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发挥各自特点优势,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前瞻性建议”。为进一步摸清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4月29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动员部署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调研组,常委会领导同志分别担任组长,省人大有关专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相关同志以及省人大代表和有关专家为调研组成员,省人大部分专门委员会、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全程参与、强力推进。

各市人大常委会及沈抚示范区同步成立调研组,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调度。通过省市联动、高效协同,形成了工作合力,为顺利完成此次调研工作、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024年5月至7月,5个省级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全省14个市和沈抚示范区,聚焦全省15项重大工程300个重点项目,全面了解项目建设情况,针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省级层面重点筛选出96个质量高、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的标志性项目进行专项调研,“一对一”进行评估研判。市级层面按属地认领,同步考察166个重点项目现场。同时,调研组与22个产业集群工作专班进行了对接交流,充分了解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调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高位推动、省市联动,围绕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聚焦高频热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力求通过项目建设了解全省经济运行态势、投资发展潜力和营商环境建设,全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

在系统研究部署、细化责任分工的基础上,省市人大密切沟通联系,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力争在企业合作上架桥梁、在产业布局上系纽带、在供需对接上建通道,拓宽思路服务好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大助企惠企力度,持续优化项目建设的良好生态,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汇聚强大合力。

边督边改 精准发力

为重大项目建设“把脉问诊”

“项目推进中还有哪些困难,有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下一步有哪些计划,能不能如期完工?”“服务保障能不能跟上?”……

调研中,调研组深入到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相关企业和项目建设现场,面对面座谈了解企业诉求,综合运用项目路演、个别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投资完成情况,客观检验和评估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力求把真实情况摸上来、把共性问题找出来,及时发现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梗阻。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难点问题,调研组与专家和相关部门共同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一时间转交省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处理,真正做到同向发力、同题共答。对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阻碍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问题,调研组将作为立法和修法的依据,在法治层面进一步加以改革优化规范,以法治力量推动重大项目的落地见效。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