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熊晓竑
云南省会城市昆明与相隔千里的边境口岸磨憨镇,通过中老铁路一线相连。多年来,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的目标下,昆明打破体制、机制、政策壁垒,全面托管磨憨,着力实现要素保障、政策支撑和制度创新效益最大化。从托管伊始,如何助力高质量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就成为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重要内容。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实地调研、交流座谈、建言献策、与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建立紧密联系等举措,持续助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
昆明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建设的前沿枢纽;边陲小镇磨憨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公路的关键节点,是我国通往老挝的国家级陆路口岸。两地分别位于中老铁路国内段两个节点,相隔千里,但在改革创新的理念和作为下,产生交集互动,并融合发展。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磨憨成为同时拥有国家一级公路和铁路口岸的重要交通枢纽。2022年4月28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全面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2022年8月30日,昆明市与西双版纳州各项托管移交工作顺利完成,磨憨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近年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把助力高质量建设磨憨国际口岸城市纳入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走一线、看发展、献良策,全力助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走过的路。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带队赴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进行调研考察,深入了解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发展建设情况,研究对口支持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工作。从口岸、园区、智慧展示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海关智慧监管场所到磨憨中心卫生院、磨憨中学、磨憨镇尚冈村和勐腊县曼烈边境幸福村等处所,每一处都留下了人大助力磨憨建设的坚实脚印。
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举措,在昆明托管磨憨后不久,市人大常委会就授牌成立了“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磨憨群众的声音通过“立法直通车”得到更好的回应,搭建立法“连心桥”,极大地拓展了基层群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深度和广度。
2023年7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决策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共同签署了《协作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工作备忘录》,探索建立协同立法、联合监督、代表联动、互访交流、信息共享等五个工作协作机制,为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贡献人大力量。两地将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的有关决定,适时对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联合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决定有效实施。
翻开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助推磨憨发展的履职历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组组翔实数据,忠实记录着市人大常委会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无不承载着磨憨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尽皆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上接第一版)
7月15日,一封感谢信寄到了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信中写道:“我们对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省人大常委会在关注企业成长、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展现的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表示由衷的敬佩,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辽宁加快产业布局、推动企业发展的决心与信心。” 此前,调研组在沈抚示范区调研时了解到,近年来,沈阳鹏悦科技有限公司围绕“低温医学”,以超低温能量作为核心竞争力,公司多项产品为国内首创,获批成立国内首家省级低温冷冻医学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在低温医疗领域启动建设新项目,计划总投资1.03亿元,建设冷冻消融治疗设备及耗材,此项目已于2023年11月开工建设。
“现在急需扩大更多的应用场景,支持本土产品规模应用,希望在相关专业部门指导下,支持低温精准创新医疗装备在省内和全国应用场景推广,让高科技医疗尽快惠及民生。”项目负责人在调研中提出了热切期盼。
这一项目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助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让百姓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在调研组建议和推动下,7月12日,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省级医疗机构近40人,专程考察了低温创新医疗技术发展情况,并对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交流。
省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法治思维,做到监督不缺位、支持不越位。在调研过程中,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创新监督方式,明确问题整改责任部门,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形成发现问题、上报解决办理、反馈时序进度、跟踪问效的工作合力和监督落实闭环。
重点突破 持续发力
开出重大项目建设“对症良方”
一个重量级的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项目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是壮大辽宁经济实力的“硬支撑”。此次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的调研工作,既是贯彻落实省委部署的过程,也是督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的过程,是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动各方面凝聚振兴发展共识进行的一次思想动员和生动实践。
从调研总体情况看,2024年,全省重大项目涵盖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层次高、体量大、质态优,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压舱石”,在扩大有效投资、壮大经济实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
调研组坚持国家所需与辽宁所能相结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查找问题和堵点,精准把脉、对症施策,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衡量和检验调研成效的重要标准,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有前瞻性的建议——
“建议建立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制度,尝试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集成集中审批、联审联办,进一步打造更优更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建议健全重大项目跟进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政府督查等机制,及时通报项目进度和问题……”
……
调研过程中,5个省级调研组共发放并收回200余份项目建设的调查问卷,邀请全国及省人大代表参加调研,形成代表建议素材15份,积极推动解决了一批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共完成省、市级调研分报告20份,省级层面收集重点问题38个,已推动解决29个,正在解决的6个;各市共收集重点问题157个,已推动解决135个,切实把专题调研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做到了调研全覆盖、问题找得准、调研成果转化快、调研效果看得见。
9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2024年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因地制宜谋项目,聚焦新质生产力谋项目。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各地项目建设储备有新突破、项目达产有新增效、延链补链有新拓展、优势产业有新加强、转型升级有新跨越、营商环境有新改善。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强化投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优化政策引导和精准招商,聚焦市场主体培育,组织政务服务和要素保障,着力推动项目投产达效。
重大项目满弓劲发,振兴发展步履铿锵。省人大常委会以有力有效的人大监督,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按下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快进键”,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全面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为打好打赢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10.12.1头条)以监督之力筑牢经济发展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