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郭瑞徐
走进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常兴庄村,整齐的道路围墙、开阔的活动场地、澎湃的锣鼓秧歌,一群步履蹒跚的老人不约而同地走向村内幸福院就餐、娱乐身心。几年间,兴庄村的生活方式、人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背后,闪耀着一位人大代表的身影——米脂县人大代表李达。
2022年,米脂县为全域推进黄土高原生态治理,对全县第一批29个生态治理样板村进行包抓治理,而李达则负责常兴庄村。初到常兴庄村,李达的第一反应是“比预想的还困难”道路崎岖不平,耕地面积较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面对困难,李达没有犹豫,他把样板村治理刻进理想。
让幸福院幸福满满
为提高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营效率和水平,建立农村幸福院长效运营机制,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李达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多次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在调研中,他发现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营管理中面临着运行经费严重短缺、运行管理还不到位等问题。
李达结合全县实际,多次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督促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收益支持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的指导意见》,切实解决了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发放、设施设备购置、管护运维费用支出等问题。
近年来,在李达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米脂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摆在全盘工作的突出位置加以推进。截至2024年10月,全县已建成农村幸福院133所,城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所。而李达也会利用周末时间去这些幸福院走一走,和老人们唠唠家常。他说,每当在幸福院看到老人们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时,就是他最自豪、最具成就感的时候。
为果农撑起“防雹伞”
近年来,苹果产业已成为米脂县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见到效益的米脂人亲切地称山地苹果为“铁杆庄稼”。但是陕北地区花期冻害、冰雹、夏季高温、秋季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气象灾害是导致苹果减产及果品质量降低的首要因素。因此政府设立苹果政策性保险,旨在覆盖果农因灾减产的损失风险、为果农收入提供更完善的生活保障。
在理赔过程中,广大果农却遇到定损程度不够、理赔不到位等问题,李达急果农之急,迅速提出建议并持续督办,与相关部门交流座谈。不遗余力同三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进行交涉,督促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按时承保,积极理赔,坚持苹果保险全覆盖,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应赔尽赔,最大限度地降低果农因灾损失。果农感慨地说:“有了李代表的关心,家里的苹果树就是下冰雹也不碍事,因为李代表为我们米脂苹果撑起了防雹伞。”
在李达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当地抢抓苹果产业“西进北扩”战略机遇,确立了“果业主导、多业并举、果畜配套、标本兼治”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山地苹果产业发展。
三年来,李达已踏遍了常兴庄村的每一个山头,经过他与全体村民的努力,常兴庄村已经旧貌焕新颜,民生得到进一步保障,幸福院办得红红火火,让群众赞不绝口。这一切都凝聚了李达的辛勤付出,也彰显了李达的使命担当。面对这些成绩的取得,他却谦逊地表示:“我只是在其中起到了一点引导协调作用而已,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
一篇篇调研日记,一次次深入调研,李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人大代表的职责和使命。“我将始终心系群众,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李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