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艳珍 (新疆)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学习培训作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来抓,坚持“四个聚焦”,通过线上线下、分层分类开展代表学习培训,实现代表培训覆盖面和学习质量的双提升,为新时代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和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聚焦理论武装
坚定代表培训政治性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代表培训的主题主线,制定出台代表培训五年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作为代表培训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采取专家解读、代表宣讲、线上线下送课等方式,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同时,依托人大代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代表配发学习书籍资料3000余册,帮助代表练好“基本功”。
聚焦需求导向
加强代表培训针对性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开展代表培训需求调查,以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为目标,以代表履职需求为导向,针对代表履职行权所需的业务知识积极探索代表培训新途径,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和热情。一是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对新任基层代表抓好基础知识培训。各级人大联动,围绕代表履职所需,建立“四学一交流”机制,即制定计划系统学、重大会议跟进学、围绕履职专题学、利用新媒体云端学,经常性开展代表座谈交流,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基础知识和能力培训。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有经验的代表抓好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依托经验丰富的专业培训团队优势,通过独办、联办等形式开展培训合作,每年举办两期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师资配备等方面,做到订单式设计,深受代表好评。三是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分领域抓好代表履职专题培训。采取“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的模式,根据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培训需求,分专题举办财经预算和环境与资源保护等班次的培训,分专题组织相关领域的代表赴疆内外先进地区开展专题调研考察,通过“小灶式”个性化专题培训使代表培训工作更加精准务实。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共举办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4期、代表专题培训班2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培训200余人次。实践证明,高质量的代表培训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和动力,提升了履职能力和水平。
聚焦方式创新
提升代表培训实效性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在集中办班培训的同时,注重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采取以会代训、履职经验分享、经验交流、座谈研讨等形式,推动学思结合、学用结合,激发代表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是强化履职观摩学。根据人大常委会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工作需要,组织代表到重大项目现场、代表工作先进示范点,实地学习参加立法、监督工作,提升培训实效。二是拓宽思路交流学。聚焦学习贯彻全国两会、推进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基层治理等主题,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定期举办“代表大讲堂”、召开常委会会议列席代表座谈会、学习交流会,为代表搭平台、让代表当“主角”,发挥学习交流、提能增智作用。三是网络课堂随时学。与培训机构联合打造人大代表线上培训课堂,每年开展为期3个月的线上代表培训,每年轮训三分之一代表,开展“代表应知应会知识答卷”活动,将培训情况纳入代表履职档案。近年来,组织代表开展集中座谈交流、“代表大讲堂”650余人次,利用全国人大网络学院、深圳人大线上培训等平台,开展云端培训2100余人次,使代表学习形式更加便捷、内容更加丰富、交流更加顺畅,做到学习培训有侧重、全覆盖。
聚焦成果转化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覆盖、多层次的培训,代表从“要我履职”变为“我要履职”,依法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大幅提升。一是常态化联系群众活动不断深入。认真落实“两个联系”工作机制,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两年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1387人次,代表联系人民群众15534人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二是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以开展“万名代表进万家”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成立人大代表宣讲团,全市近3000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代表活动日”“代表接待日”,开展各类宣讲活动9880余场次,开展爱心助残、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6930余场次,“代表亮身份”“有事找代表”成为工作常态。三是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们时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积极参加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单位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两年来,共邀请253人次各级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自治区、市两级人大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105场次630余人次,人大代表接地气、察民情、惠民生的优势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代表们主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围绕老旧小区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小切口”建言献策,收集反映社情民意11680余条,提出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方面意见建议1376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1266件,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呈逐年上升趋势,代表建议内容质量显著提高,为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感到代表就在身边,是群众可触可及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