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打造特色代表联络站 助力红色文化弘扬传承

■ 赖薇薇 (广东)

小濠冲村是广东省珠海市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珠海革命的摇篮,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火种。进入新时代,斗门区人大常委会在小濠冲村设立了红色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积极探索“红色+基层单元”“红色+代表引领”“红色+监督问效”的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机制,努力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红色阵地,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新动能。

深化“红色+基层单元”

打造红色人大代表联络站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教育新基地。如何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与传承红色基因紧密结合起来,是打造红色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需要探索的课题。斗门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区位优势就近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并围绕打造人大代表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现场教学点”新模式,通过联合共建,开设人大代表红色培训课程,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到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红色教育活动,让“小阵地”释放“大能量”,有效实现“红色传承+人大履职”融合互促。

深入一线调研,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斗门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建引领人大工作的原则,依托基层单元平台,立足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依托小濠冲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发挥驻站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人大代表驻站活动、“相约周二”接待群众活动、网上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建议,深入走访亲历革命斗争的老战士、老党员及其亲属挖掘红色资源线索,深度挖掘斗门镇红色故事、红色旧址、红色文化,针对收集整理的革命史料、口述资料,邀请党史专家学者、老党员进行调研考证。

推动“红色+代表引领”

拓宽红色文化宣传新路径

组建红色代表宣讲队,让红色文化永不褪色。聚焦“谁来宣讲”的问题,斗门镇将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等多方力量进行整合,在小濠冲村内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在邝杰良等人大代表模范作用引领下,带动了一批熟悉村情村史、擅长讲述红色故事的党员同志、人大代表、群众宣讲员、“小小讲解员”加入宣讲队伍,在小濠涌党史教育基地等共开展义务宣讲活动15场,将红色精神传递给群众。

营造党史学习氛围,让红色历史深入人心。聚焦“怎么宣讲”的问题,小濠冲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成立“送学服务小组”,积极开展“入户送学”活动,走村入户为党员和群众派发学习资料,面对面交流学习体会,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学习党史,进一步扩大了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更接地气。

落实“红色+监督问效”

擦亮人大代表为民履职底色

开通民意“红色直通车”,撬动社会治理“小切口”。把党委决策部署与代表依法履职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围绕“党建+人大代表联络站”品牌示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基层人大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有机融合,助力民意“红色直通车”驶入民生“快车道”。近年来,建立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基础、村民参与为主力的共建联席会议制度,开设“民情议事厅”,对涉及村集体发展、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共同出谋划策,共商解决方案,推动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从“无人问”到“有人管”,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搭建履职“红色网格”,办理群众关心“微实事”。坚持“听民声、聚民意、集民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拓展人大监督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将各有所长的人大代表编入全村11个“红色网格”,组建11支以代表为牵引的志愿服务队伍,将服务涵盖村民生活各个领域。常态化开展“相约周二”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组织人大代表紧扣中心工作收集民意、传递民声。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充分发挥村内11名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有关红色旅游规划的建议意见,切实做好建议在一线收集、问题在一线解决、作用在一线发挥。聚焦重点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关键领域,深入调查研究,参与策划小濠冲村“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项目,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突出“红色+”品牌,助力整村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