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

■ 崔贵忠 (河北)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和美乡村建设,通过开展代表视察、对接帮扶、执法检查、联动监督等方式,按专长、分领域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参加各项助农活动,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与促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为推进衡水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贡献人大力量。

专家代表帮扶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质效的重要方式。2024年5月,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组织市农科院、衡水学院、市农业农村局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成立专家代表调研组,深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走访帮扶调研。

专家代表调研组详细了解企业运行模式、技术措施、经营效益等情况,认真“把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研组的专家代表们根据企业情况,“对症下药”提出强化科技支撑、强化生态循环体系建设、强化生态农业示范引领、强化专业院校联动等针对性意见建议,帮助企业树牢“绿色、生态、健康”理念,不断完善“鱼塘尾水利用化、秸秆利用肥料化、畜禽粪污资源化、病虫防控生态化”等新型绿色种养模式,助力打造集“生态循环、绿色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

农企代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连续三年组织全市涉农领域人大代表,就促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开展了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专业领域代表“促振兴、强农业”作用。

2023年10月,专门组织部分涉农领域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和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全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开展视察调研。代表针对“乡村产业整体不够强,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产业增加值挖掘不够,产业链条较短;农业设施相对滞后,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融合发展、用好惠农政策、强化项目招引、充实人才力量、抓好责任落实”等多件建议,推进蔬菜、畜牧、果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

多级代表联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近年来,衡水市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项目工作,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开展督导检查、视察调研、联动监督等,推进全市和美乡村工作扎实开展。

组织代表视察督导。2024年7月,衡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就常委会分包区域村庄硬化工程、亮化工程、平安村创建、美丽庭院创建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形成了《关于督导检查重点路段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情况的报告》,推进县(市、区)创建“省级和美乡村”工作。

重点聚焦民生实事。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围绕农村村庄“五化工程”、农村饮水维修养护等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组织省、市、县人大代表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形成《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报告》。同时,“进家入站”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填写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信息反馈卡,有力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开展。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衡水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组织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就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联动监督,形成审议意见转交政府部门办理,推进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扎实开展,助力衡水“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