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强 (陕西)
2024年以来,陕西省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四大名城”建设发展定位,积极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和美乡村,做到在服务大局上更有为,在依法履职上更有力,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担当、新作为。
以“双岗双建”为牵引,激活“共建和美乡村”动能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将2024年确定为“人大代表履职提升年”,组织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工作岗位建功立业,立足代表岗位建言献策”,以“双岗双建”深化工作成效。一是制定方案细化履职清单。先后印发了《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履职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商南县开展“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人大代表履职提升年”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工委、各镇(办)主席团、各代表联络站和各级人大代表履职的13类事项,如要求各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纠纷,要求农业系统和基层代表扎实开展“干净商南”创建工作,各级人大代表要与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协助困难群众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为代表履职明确了方向。二是扎实有效开展主题活动。2024年以来,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专长,深入镇、村(社区)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下乡活动25场次,将文化送到千家万户、将科技带到田间地头、将药箱背到偏远山村、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融合代表联络站和法官工作室力量,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到联络站开展法律知识讲座33场次,下沉到乡村调解案件97件;组织代表走进20个校园开展校园安全视察调研;组织人大代表带头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20场次等,使各级代表在活动中展现风采。
以“人大代表·局长面对面”为抓手,凝聚“共建和美乡村”势能
商南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搭建人大代表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平台,挖掘政府部门潜在资源,提升工作成效。一是“细把脉”找准治理短板。以镇(办)为单元,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走访选民和“代表接待日”等活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对议案进展落实情况、民生实事项目和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研判存在的不足或落实中的“空档”,形成问题清单。二是“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先后在清油河、过风楼镇召开两次对接会,组织农业农村局、交通局等12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县、镇人大代表同台问答,对能够办理的27个事项作出承诺。三是“严监督”促进承诺兑现。代工委牵头,对作出承诺的12个部门下发交办函,明确办理内容和时限;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基层人大代表对承诺事项办理情况开展监督;县镇联动,2024年9月开展了“回头看”活动。
以“云端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挖掘“共建和美乡村”潜能
针对外出代表返乡履职难、偏远村庄“空心化”等现象,顺应“互联网+”新形势,为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选民架起信息数字化“连心桥”,丰富代表履职新途径。一是启动创建线上平台。8月底,在清油河镇召开启动建设现场会,并开展实操培训,9月底,全县20个村级“云端人大代表联络站”全部建设到位,印发《云端代表联络站管理办法》,使“建管用评”有章可循。二是强化实事领办。联络站站长、村级管理员主动作为,将群众“随手拍”“吐槽”进行初审、研判、处置、反馈,组织代表认领需办理的民生待办事项。三是强化激励鼓励。凡进站的代表领办实事后,村(社区)道德银行按照正面清单规定,赋分鼓励,根据积分兑换道德币或者物品,或者将获得的积分捐赠给他人,激发群众参与度和代表履职热情。
以“街道议政会制度建设”为推力,提升“共建和美乡村”效能
在2022年成立街道议政代表会,明确“一会四组”组织架构,充分发挥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作用,有效破解城关街道办群众诉求多、治理难度大、活动无平台的困境。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坚持一年召开两次议政代表会议,会议期间,按照“听、议、选、督”的“四字诀”,商定发展大计,积极建言献策,票选民生项目,评议站办工作。闭会期间,实行“一二二”机制,即“一体化”管理,“双进站”履职,开展“双提高”活动,使街道议政会制度规范运行。二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狠抓民意转化。“秦岭茶乡快速推进”“教场沟移民小区380户群众用电更有保障”等,提升了街道议政代表履职成效,赢得了群众好评。三是强化代表能力提升。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组织代表学人大理论、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着力提升履职素质和参政议事能力;制定代表履职综合评价办法,实施量化考核,促进代表主动作为,发挥代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