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冬笋韵 亲情长

■ 肖日东 (江苏)

冬日的暖阳透过疏落的树梢倾洒而下,为寂静的竹林披上一层轻柔的光辉。每年这个时节,父亲会背上背篓,扛上锄头,带着我去寻觅那隐匿于泥土之下的美味——冬笋。

晨冬的竹林里,细长的竹叶已经枯萎,随风一摇,如一尾尾小鱼,从竹枝上飘然而落。用不了多久,那细长的竹叶就把整片竹林覆盖得严严实实,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而美味的冬笋,就藏在这片片竹叶覆盖的泥土下面。

父亲对这片山林了若指掌,犹如熟悉自己的掌纹一般。一路上,他向我讲述着冬笋的生长习性与寻觅的技巧。“冬笋通常生长在竹子根部附近,扫开竹叶,顺着竹鞭走,仔细观察一下地面的裂缝和隆起的地方,轻轻用脚一踩,感觉土壤松软的地方,那里或许就藏着冬笋。”听了父亲传授的技巧之后,我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寻找冬笋的踪迹。看到地面有些隆起的地方,就兴奋地用树棍撬开上面的土层,却发现除了一些竹节的根系之外,什么也没有。偌大的一片竹林寻了个遍,我却一无所获。这时,父亲走了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着说道:“别着急,挖冬笋需要耐心与细心。你看,这是根老竹子,沿着它的根部看看,这里就有一个大的裂缝,下面应该就有冬笋。”说完,父亲拿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挖开四周的泥土,果不其然,一个胖乎乎的冬笋露出了头。我急着把冬笋挖出来,没想到,一锄头下去冬笋顿时成了两截,鲜脆的上半截被刨了出来,而下半截还藏在泥土里。父亲看了我挖出的半截冬笋,连声说着“可惜了”。他告诉我,泥土的裂缝越大,说明冬笋越大,下锄头的时候更要小心,要先把四周的泥土挖松,再一点点刨开,等冬笋露出了全身,再用锄头挖它的根部,这样就挖出了整个冬笋。

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挖冬笋的技巧。刚刚挖出的冬笋带着泥土的气息,每个冬笋形状不一,大的如同鼓着大肚子的纺线锤,小的像弯弯的牛角。一上午的时间,大大小小的冬笋装了半个背篓。父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着背篓的冬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回到家后,母亲将我们挖回的冬笋洗净、去皮,切成薄片,与腊肉一起炒制。我们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着这美味的菜肴,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如今,城市里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却少了那份与大自然亲近的宁静与温暖。每当冬日来临,我总会想起那些与父亲一起挖冬笋的日子,想起那片茂密的竹林,想起母亲做的冬笋炒腊肉。

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冬笋,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期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和父亲一起走进山林,去寻觅那藏在泥土之下的温暖与幸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