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小白 (山东)
一入冬,我便备好了九九消寒图,心里许着心愿,要一笔一划过好每一天,过出一个仪式感满满的冬天。
消寒图是最常见的文字式样,米黄的宣纸上写着“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大字,字是双钩体,笔画中间留出空白,以便使用者涂描。九个字均为繁体,每字九划,如此,自冬至起每日一描,涂够九九八十一笔,春风便吹醒大地,人们便可以到户外优哉游哉,闲看陌上花开了。
其实可用作数九消寒的九字九画句子还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等,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及“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美妙,经得起咀嚼回味。庭前垂柳在一场秋风一场寒里,褪去青绿,丝丝缕缕满是萧索枯寂。但是,垂柳并不就此消沉,它自珍自重,默默蓄力,静待春风,好一个峰回路转,好一个且看来年。
古人爱的就是垂柳这股子不气馁吧,或者垂柳就是古人在冬天的生动写照。旧时冬天难熬,没有暖气,没有羽绒服,没有羊绒衫……滴水成冰,风霜如刀,冷得只想钻被窝躺平,但是古人还是凭借着超强意志力和不放弃的生命哲学,守住了日常秩序,让冬天日日是好日。他们念着“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暗暗给自己鼓着劲儿,寒冬虽然漫长,但是静下心一日一笔画,一九又一九,寒冷渐渐消逝,春风送暖款款来。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消寒图里,主人在空心笔画间还记录了当时的天气:“云开见日”“飒飒寒风一日”“凉风如刀刺”……仔细看过去,宛如一本迷你气象报告。不妨借题发挥一下,既可以记天气,也可以在字里行间之外遥想心事,梳理自我。想必古人们在提笔描画的时刻,定会慨叹岁月不居,思忖今日做了些什么,明日又有何计划。想来,画消寒图不只是习俗,更是古人在寒冬夜心的整理。这一日日的梳理恰是过好每一天的注脚,如此便是珍重待春风,在等春来的日子里,珍视自我,郑重度日,不虚度,不浪费。
古时还有一种梅花消寒图颇为流行。一枝梅花旁逸斜出,在纸面上绽开,花开九朵,朵朵皆九瓣。那时的闺阁女子,晨起梳妆后,便蘸一点胭脂,每日染红一瓣,等到“梅花点遍无余白”,便是“余寒消尽暖回初。”因为美人的加持,这样的消寒仪式便多出几分生动。一个个妙龄女子,指尖儿蘸了胭脂,往梅花上温柔一点,梅花一时颜色明亮起来,女子心一颤,仿佛点亮了一整天。以这样的心情开启一个个寒冬,如何不是珍重待春风?
如今的我们早已不被冬寒所困,更无须掰着手指盼春来了,但是我们依旧乐意在冬至后数九捻芳华,慢品岁月,为的也是珍重待春风,郑重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