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志 (甘肃)
又是一年冬至到,属于冬至的美食有汤圆、饺子、糯糕、擂圆、麻糍、冬至面、冬节丸、桂圆烧蛋等,而在我的家乡,冬至这一天三乡五镇都要吃飘香的南瓜粑粑。
故乡在长江岸边,那里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是南瓜生长的好地方,当地家家户户都种植南瓜。记得小时候,我家每年种南瓜时,妈妈总是比别人家种得多,除了我们家十多口人,日常蒸、炒着吃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多贮存些南瓜,到冬至那天做南瓜粑粑吃。
每年冬至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开始做南瓜粑粑。做南瓜粑粑的材料是糯米粉、粳米粉和南瓜。母亲先把准备好的南瓜切成块状,放到锅里煮烂,再把煮烂的南瓜捞起,放到一个盆子里冷却,然后用手把南瓜抓捏成糊状。做好了南瓜糊,母亲把准备好的糯米粉、粳米粉按一定分量加入到南瓜糊里,再倒入一些白砂糖,然后不停地抓捏盘揉,直到把南瓜糊和米粉搅拌成不软不硬还不粘手的南瓜面团。
做南瓜粑粑的时候,母亲会叫父亲当帮手。母亲先在锅里倒上一些菜籽油,等油烧热,她就用锅铲把烧热的油在锅四周泼洒一番,从揉好的大面团上揪一个鸡蛋大的小面团,两手迅速搓成圆形,并拍压成圆圆扁扁的生南瓜粑粑,再把它贴到锅边浇过油的地方。做好一个生的南瓜粑粑,母亲又迅速做第二个、第三个……直到锅里贴满了南瓜粑粑。此时在一旁烧锅的父亲会遵照母亲的叮嘱,用小火炕南瓜粑粑,一旦火太大太猛就会把南瓜粑粑炕糊烧焦。
母亲很会掌握火候,大约锅烧了七八分钟,母亲就用锅铲把所有的南瓜粑粑一个个翻过来炕。也就一刻钟的工夫,一锅香喷喷的南瓜粑粑就炕好了。母亲掀开锅盖铲南瓜粑粑时,我们围在她的身旁,睁大眼睛看着锅里热气腾腾、金黄金黄的南瓜粑粑,巴不得立即伸手抓起一块塞进嘴里。此时,母亲会叮嘱我们等会儿再吃,否则嘴会被烫起泡的。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记得在故乡,到了冬至这天,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团圆吃南瓜粑粑,有些乡亲不能回家吃南瓜粑粑的,第二天走的人会将他们家里的南瓜粑粑带给他们吃。
我在故乡生活了十几年,随后便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再后来到离家乡几千里的大西北工作和生活,也就很少在冬至这天吃到南瓜粑粑了。近几年,随着市场流通越来越便利,我工作的地方每到冬季,就有外地商贩将南瓜运来出售,菜市场及超市里比比皆是,网购也很方便。
如今,每到冬至这一天,我家要吃两顿冬至美食,先是我仿制母亲的做法做南瓜粑粑,将南瓜蒸熟捣烂后放入买回来的糯米粉,再加入几个鸡蛋,搓成一个个小圆饼,放在锅里用油一炸,色如黄金,外脆内软,绵甜馨香。而妻子爱吃冬至饺子,于是一大早就和面搅肉馅包饺子,我打趣道:“这冬至又是包饺子又是做南瓜粑粑,比除夕晚上只吃饺子还多一餐呢。”
妻子一笑:“冬至大如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