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翠 刘霜霜
“执法监督员是社会的‘眼睛’和‘耳朵’,是执法部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日前,在重庆市万州区司法局召开的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座谈会上,重庆市人大代表刘召奎作为5名受聘行政执法监督员代表作了发言。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哨点”“监督员”作用,万州区司法局经过自荐、组织推荐、资格审查、公示等程序,确定13家企业作为万州区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行业协会代表、新闻媒体人等共5人作为万州区行政执法监督员,并为其授牌和颁发聘书,企业联系点的期限和执法监督员的任期均为五年。
座谈会强调,目前,万州区正全力创新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各执法“监督员”与企业“哨点”实行“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监督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及提出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积极参加执法检查、案件评查、重点领域督导检查等专项活动,对发现的问题要坚持原则,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充分表达群众合法权益及诉求;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据悉,今年以来,万州区统筹、制定涉企联合行政执法检查计划130次,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监督暗访155次,企业迎检频次降低60.7%,各区级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采取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等柔性执法工作方式办理的案件共计48203件次。
万州区司法局副局长左海金表示,企业“哨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传声筒”,执法监督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智囊团”和“质检员”,“监督员+哨点”将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落实体系相匹配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供新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