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云燕 (河北)
还没到元宵佳节,村子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那些强壮的汉子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细致地筹划着花脸社火,每个人都是一脸兴奋的表情,仿佛整个村子都在进行着一桩大喜事一般。每个人一提到“耍社火”,就是一脸的开心。
这时,头裹白毛巾的老辈人,磕磕旱烟袋,站在日头底下不厌其烦地讲述着:“相传在南宋朝,这里曾发生了一场大战,多员名将浴血奋战,击退敌寇。百姓为了纪念当时的战斗场面,就组建了花脸社火队。我年轻的时候,可是花脸社火中的主力。”那得意的表情,颇有一种“宝刀不老”的自豪感。
元宵佳节临近,村里的人就开始进行花脸社火的排练。年长的人手把手地给年轻人介绍人物表情和动作要点,这才是花脸社火的精髓所在。年轻人也训练得极为认真,一招一式,毫不含糊。
天还没亮,村里的人们就早早地汇聚起来,山外边来看花脸社火的车辆也熙熙攘攘,各种车辆的喇叭声,“滴滴答答”地把小小的山村营造得热闹异常。而等待看演出的人,渐渐地围拢过来,把小村子挤得密密匝匝。有的人站在车上,有的人站在房顶,迫不及待地等候着。
天刚蒙蒙亮,演员们开始进行化妆。化妆室可谓“简陋”,可是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村里的化妆师准备好各种油彩,化妆师在演员的脸上勾勾画画,表情极为认真。不多时,你再看,一个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脸谱就出现人们的脸上。有的人全是黑脸,却在眼睛的部分有一圈白。有的人满脸抹大红的油彩,喜气洋洋的。皱纹被遮住了,只留下一张或喜或怒的脸庞。还有可爱的孩子,也被涂抹上了油彩,只有眼睛亮亮的。
参加社火表演的人们,从化妆师、导演到演员,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有的老人尽管已经两鬓斑白却精神矍铄,动作毫不含糊,而孩子一招一式也极为认真,木棍舞得虎虎生风。似乎一年风调雨顺的祈祷,都在这些社火表演中。
花脸社火的演出没有唱念,只有做打。人们随着鼓点做着各种各样的武打动作,鼓乐铿锵有力,高低起伏,人们的动作也随着节奏或快或慢。到了高潮处,男人们雄起呐喊,喊声震天,极具力量和艺术的魅力,让人看了,也热血沸腾。表演时,男人们三三两两形成对打格局,各种兵器轮番上阵,打斗极为激烈,惊险之处,仿佛刀具马上要刺入对方的喉咙,引来人们一阵惊呼。而对方总能机敏地跳开,再反戈一击,而化险为夷。我们一边惊呼着,一边不时喝彩。而演员听到了喝彩声,就表演得更加虎虎生风。
大姑娘、小媳妇在一旁,身着盛装,扭起了秧歌,跳起了舞蹈。社火的曲目有《三英战吕布》《三捉孟良》等数十出,取材于历史故事,取戏曲之文采,非常引人入胜。
花脸社火,是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它涉及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戏曲、工艺美术等等众多门类。平凡的人们,总有着十足的美感和智慧。他们一代一代,将美好的祝福传承下来。让山村沸腾的社火,牵着游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