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文积 (江西)
开展专题询问是地方人大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形式。当前,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形势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用好专题询问这一职权,使之成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此项工作还有一些待完善之处。
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意义有其二。一是有利于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的对象比较明确,内容更加具体,通过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紧盯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关注群众生活和民生疾苦,直击社会热点,直指时弊,听取“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要求其负责人当面给予答复,具有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互动效果好等特点。二是有利于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解决问题。在询问过程中,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就相关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出谋划策,通过与有关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对话、互动交流及会后的跟踪督办,可以更好地推进“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增强监督实效,不断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履职责任,促使其更好地依法行政。
但目前,在开展专题询问过程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询问不经常、程序不规范、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缺乏询问的勇气,不敢提出尖锐、实质性的问题。没有认识到询问虽然是一种刚性监督方式,但是有助于促进“一府一委两院”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一府一委两院”的相互沟通,形成共识、促进工作。二是询问不规范。有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虽然开展了相关专题询问,但是询问内容、形式、程序等不规范,存在着抓不住重点,做表面文章的现象。三是效果不够好。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后,认为所有工作就结束了,而对询问意见建议书办理不重视,督办工作不到位,整改工作不落实,有时会出现“问了白问”的现象,影响了专题询问的效果。
笔者认为,提升专题询问的实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思想认识提升是基础,要明确“为啥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改进完善专题询问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大专题询问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这对于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从法理和实践的角度明确开展专题询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深化对专题询问性质、作用和目的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询问权是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监督职权,开展好专题询问是群众的期盼、代表的呼声,也是“一府一委两院”改进工作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做到敢于询问、勤于询问,促进专题询问的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询问主题突出是重点,要选准“问什么”。选准选好议题是专题询问取得实效的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社会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把涉及改革难度大、存在问题多、社会关注度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选题的重点,做到问大事、问要事、问难事,以达到推动工作、促进发展、解决问题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制定询问方案,方案对指导思想、询问时间、询问内容、询问主体、询问对象、工作步骤、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等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具体、可行。
完善方式方法是途径,要把握“怎么问”。首先,调研视察要深入。在开展专题询问前,要通过采取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明察暗访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围绕询问主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视察,了解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形成有深度、有力度的专题调研报告,为专题询问的开展提供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做细做实相关基础性工作。其次,现场询问要精准。专题询问应当采用先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再集中进行专题询问的方式,使专题询问主题更突出、问题更集中、针对性更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相关委室要精心准备,提前了解掌握情况,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询问时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据。“一府一委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负责人要精心做好应询准备并按时参会,认真听取意见,正面回答询问,一问一答、简明扼要,询问和应询都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做到问得准确、问得深入、答得充分、答得到位,确保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跟踪监督到位是关键,要注重“问成效”。专题询问仅是手段,督促改进、推进工作才是目的,一要形成精炼可操作性强的询问意见。专题询问只是一种监督手段,最终是要通过“问”来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作出合理解释与承诺,有效解决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此专题询问始于“问”,并不止于“答”,还要跟进后续工作,确保善始善终。专题询问结束后,要结合前期调研、询问会上的作答情况和专项工作报告进行梳理分析,拟定具体可行、针对性强的办理意见,形成科学明晰的“任务书”转交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办理情况。加强跟踪督办。列出“路线图”并科学制定督办方案,避免督办时心中无数、脚下无路。要抓住督办关键,扭住关键内容、关键节点、关键要素开展督办,做到精准目标、精准施力;要创新督办方式,可以采取代表视察、听取汇报等传统方式,也可以探索依托互联网等新型媒介开展督办。可适时对落实情况进行审议或进行满意度测评,必要时启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等更具刚性的监督手段,切实维护人大监督工作的权威。加强宣传报道。要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及时深入地对专题询问及相关工作开展全程跟踪报道,增加人大工作透明度,让群众主动参与和支持人大工作,不断提升人大监督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