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我依然关注民生话题,其中城镇生活困难群体是我关注的重点。
过去一年,我先后深入定西漳县、临洮,临夏东乡、积石山,兰州永登、红古等地开展调研,了解和掌握这些地区城镇生活困难群体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我发现,这部分人群主要包括非正式就业者(临时工、零工)、低技能从业者(保洁、保安、外卖员),以及受产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替代影响的中年劳动者等,他们的收入水平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为此,我建议民政部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注重政策的灵活性,将救助标准与物价指数、收入水平挂钩,确保救助政策能及时适应经济和社会变化。同时,扩大“边缘群体”覆盖面,设置“梯度救助”或临时补贴,确保救助资源能够精准投放。要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制度,确保救助实效。民政部门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外来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壁垒,加强社区托底功能,整合医疗、养老、教育等资源;通过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保障支持政策;鼓励社区组织、公益机构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儿童助学等服务。
另外,建议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置更多稳定就业岗位;针对中年劳动者,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鼓励灵活就业,探索更多类似“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安置困难群体,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国家应鼓励企业通过“共享用工”平台、灵活就业岗位等渠道,吸纳低收入群体就业,同时还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对积极参与公益项目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城市生活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帮扶体系,确保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本报记者 李艳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