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诚 (甘肃)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征程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作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深化思想认识,与自身工作职责紧密结合,当好“四员”,为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好业务“研究员”
以深钻细研的态度学理论
弄清楚人大专门术语,了解人大制度的来龙去脉,掌握当前工作的全部情况,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既要做“专家”,也要成“通才”。人大监督政府工作,政府有多少部门领域,人大的监督视角就会涉及多少部门领域。因此,人大干部不仅要有“专家”的特质,还要有“通才”的素养。要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知识,成为各项具体工作的“百事通”。既要“钻进去”,也要“跳出来”。坚持把理论学习和深入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求索,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既要找准“出发点”,也要站稳“落脚点”。要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学习和工作“实对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地方性法规在制定过程中都要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这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进地方立法的具体实践。
当好民意“快递员”
以躬行实践的作风搞调研
人大联系群众最密切、代表群众最广泛,人大干部问计于百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主动作为,多开展调研。心里要有本“民生账”。数据是对原始事实和状态的直接记录。调研前不仅要对居民工资性、经营性收入等数据掌握清楚,了解群众整体生活水平,还要掌握目标地区产业结构、规模等情况,通过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带着问题摸民情。身上要常沾“泥土味”。干部“沉”下去,民意才能“浮”上来。要坚持下地搞调研、开门搞活动,避免坐在办公室里“憋思路”、几个人“凑点子”。通过深入田间地头、项目现场去摸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将群众意见建议、政策执行情况原原本本地记录回来。脑中要常谋“金点子”。“洋办法、土办法,管用就是好办法。”要注重在倾听民意、问计于民中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学习借鉴群众创造的“土办法”“土经验”,总结提炼其背后蕴藏的思路理念,形成针对性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当好工作“宣传员”
以敏锐灵活的视角挖亮点
人大宣传工作承担着阐释人大制度、传播代表风采、展现人大作为的重要作用。用心挖掘新闻线索。要倾注一腔心血,多关注基层人大工作、多留心身边的人大代表,挖掘人大工作亮点和人大代表的典型事例,不断获取鲜活的新闻素材,激发写作灵感。用情书写人大故事。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构思文稿时要彰显民生情怀、切换寻常视角,高站位谋篇,“小切口”切入,细微处多着墨,以小见大反映人大工作中的探索创新和人物故事,在具象表达中解读概念、抒发情感,让政治术语、法律概念灵动起来。用力打磨稿件材料。要认真提炼素材,选题和立意要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特。标题要新、内容要活、文字要精,力求新颖雅致、富有特色。写作完成后,反复打磨、精心修改,力求语言准确、文风朴实,生动展示出人大工作新作为,树立人大代表新形象,赢得群众的好口碑。
当好机关“服务员”
以担当务实的作风尽职责
服务保障是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的本质属性、永恒主题。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酿成大的失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服务员”这个角色定位。磨砺心志。既要吃剖析自己的苦,也要吃发掘自我的苦,常拿党章党规“扫描”自己,常用群众期待“透视”自己,做到深度认知、精准定位。始终铭记办公室是讲奉献的地方,把付出当本能干,不提条件;始终牢记办公室是讲担当的地方,把尽责当本职干,不惧困难;始终谨记办公室是讲作为的地方,把工作当事业干,不打折扣。淬炼操守。把高质量、高标准作为人大干部的立身之本,将每份小文稿当成大材料看待,将每件小事情当作大事情完成,把获得领导认可、干部认同、群众赞同作为最高标准,练就务实高效的工作品质。锤炼作风。将为民理念融入办公室日常。制发每份文件始终与标准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站稳群众立场;起草每份材料始终与发展目标高度吻合,体现民本思想;筹备每次调研始终与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办好为民实事,为推动各项工作提标提效、落实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