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振勇 (河南)
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审计项目系统谋划、审计过程合力督导、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和审计成果有效运用,探索“人大+审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制度先行、联合商议、信息共享、同督共促等举措,促进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效衔接,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与审计监督的专业性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完善“人大+审计”监督体系。
制度先行
健全协作配合机制
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在年初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和预决算审查监督计划前,提前做好项目谋划,实现人大监督计划与审计项目计划衔接。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与县审计局专题开展本年审计项目的审前沟通。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大局,立足人大视角、人民心声,县审计局关注以往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屡审屡犯”问题以及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双方通过加强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共同商定审计重大项目,不断完善年度审计计划,实现协同发力。
凝聚合力
形成长效监督机制
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报告前,多次与县审计局对接,及时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对“屡审屡犯”和难啃的“硬骨头”问题,纳入重点整改范围,从体制机制等层面深度剖析原因,提出合理建议,力争每年解决几个普遍性或倾向性问题,督促行业和领域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起到“以点带面、以审计部分来警示全体”的作用。
即改久立
写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濮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审计整改工作,制定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监督的方案,人大与审计部门联合实施“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对接机制,实行清单销号、分类管理,将涉及问题分解到相关责任部门。县人大常委会会同县督查局、县审计局组成审计整改联合督查组,抽取重点单位和事项开展现场督查,确保真实合规整改。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集中和动态管理,做到“三个不放过”,即原因未分析透不放过、问题未整改到位不放过、堵塞漏洞措施未到位不放过。2024年12月,县人大常委会、县审计局对2023年6家单位8个审计项目25个尚未整改销号的问题组织实施审计整改“回头看”,对未整改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信息共享
提升人大监督质效
濮阳县人大常委会将审计专业人才吸纳为人大预算审查咨询专家库成员,专委会与审计局联合开展重点领域相关调研,推动审计专业力量深度参与人大监督。县人大常委会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部署要求,利用预算审查监督平台,适时选取个别项目或单位开展重点监督,督促审计部门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平台分析成果对比,核实问题疑点,及时报告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通过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调研分析,实现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监督合力,有效提升人大审计监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