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 平 (山西)
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场所和关键平台。自2021年换届以来,山西省柳林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建设作为谱新篇、开新局的重要抓手,确立打造“三个之家”的工作目标,不断做靓外部形象、做优内在品质、做强服务效能。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切实建好“代表之家”
柳林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在过去“有”的基础上,再做“优”文章,让联络站(点)真正成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精心服务的“代表之家”。目前,全县共有1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46个代表联络点,共联系服务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2名、市人大代表30名、县人大代表207名、乡(镇)人大代表892名。一是完善功能,规范建设。柳林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省、市人大联络站建设的文件精神,统一制定联络站(点)建设、运行、管理等工作制度,要求各乡镇按照“六有四公开”的原则,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安排功能、配齐办公物品、突出服务主题,真正让联络站紧贴实际、紧贴基层。二是落实经费,长效保障。2021年柳林县人大常委会为每个乡镇预算5万元的联络站建设经费,同时,每年为每个乡镇预算2万元活动经费,为每位乡镇人大代表预算1000元活动经费,全面保障联络站(点)正常运行及代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健全制度,强化考核。出台乡镇人大考核办法、人大代表履职管理考核办法等,把联络站(点)运行和各级代表进站(点)开展活动紧密结合,通过制度约束、定量考核,让“代表之家”运行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
开门纳谏精准履职
精心搭建“选民之家”
在搭建平台的基础上,柳林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完善联络站(点)服务功能,打造优质高效的“选民之家”。一是深入基层“听民声”。联络站(点)每月固定代表活动日,结合县镇重要工作、群众重大诉求、区域热点事件精准定题,提前发布通告,合理编组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直面选民、听取意见,坚决杜绝“人大代表找不到、选民意见没人听、站(点)运行挂空挡”现象。2023年以来,全县五级人大代表共深入联络站(点)161人(次),接待选民34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4条,形成常态制度6件,搭建起代表和选民有效沟通交流的“连心桥”。二是联系实际“解民忧”。通过进站开展活动,代表及时将选民反映强烈的普遍性、广泛性意见收集整理,在县、镇人代会上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近年来,先后督促政府部门解决了部分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交通路网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24个民生问题,切实推动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由“答复率”向“解决率”转变。三是强化监督“暖民心”。每年年底,各联络站(点)都要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活动,实打实报告情况、面对面接受询问、“无记名”接受测评。通过选民评议,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履职意识和接受监督意识,真正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落实到具体履职行动中。
用心用情精准服务
打造品牌“居民之家”
人大代表不仅要为民代言,更要为民服务。柳林县人大常委会鼓励各站(点)结合实际创新工作,努力实现“一站一品牌、一点一特色”。一是打造“法治居民之家”。柳林镇、贾家垣乡、孟门镇等地信访矛盾比较突出,与代表联络站联合打造的“老董说事室”“老干部调解室”“法官工作站”等,有力化解25起遗留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的重大信访案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二是打造“平安居民之家”。柳林镇贺昌社区联络点、李家湾乡机关联络点、王家沟乡大庄村联络点,秉持“代表服务全天候、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工作理念,集中解决35件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移民安置等民生问题。三是打造“共治居民之家”。穆村镇党委确立“党委会议开下去、基层治理提上来”的工作思路,把党政班子联席会和代表接待居民活动有效融合,破解了8个重大课题。薛村镇把联络站的活动放在高红小区,通过听取群众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小区消防设施,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四是打造“共富居民之家”。庄上镇邀请省级人大代表进站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乡村振兴政策,引进发展生态康养、玉露香梨、黑木耳等产业。三交镇邀请在外乡贤能人和老干部、老代表话发展、谋思路,发展壮大红色文旅产业。高家沟乡、留誉镇等乡镇把联络站(点)活动和普法宣传、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把联络站(点)办得有声有色、成效显著,为全省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展新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山西省柳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