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思时之敬话清明

■ 朱先贵 (安徽)

当温润的春风携着丝丝缕缕的细雨,悄然潜入人间,清明节宛如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符号,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清明携带一幅灵动的自然画卷,款款而来。田野间,新绿肆意蔓延,像是大地刚换上的一件鲜嫩衣裳。那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大地洒下的阳光碎片,明亮而耀眼。桃花灼灼,粉绿相间,宛如少女羞涩的脸庞,在枝头浅笑。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嫩绿的新芽像是点缀其上的绿宝石,随风轻舞,似是在与春风嬉戏。“清明时节雨纷纷”,雨丝如牛毛、如细丝,轻柔地飘落,给这蓬勃的春日蒙上了一层薄纱,增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雨落在池塘里,泛起一圈圈涟漪,惊扰了水中自在游弋的鱼儿;雨洒在小径上,湿润的泥土散发着质朴而清新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心事。这般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是清明节给予我们最直观的馈赠,它让我们在繁忙的尘世中,得以停下脚步,感受生命的律动,触摸大自然的脉搏。

在安徽,清明节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皖南地区,人们会制作一种名为“清明粿”的特色美食。将鲜嫩的鼠曲草洗净、焯水切碎后,与糯米粉混合,揉成绿色的面团。馅料多以鲜笋、猪肉、豆腐干等炒制而成,咸香可口。包好馅料后,放入模具中按压成型,再上锅蒸熟。一个个圆润可爱的清明粿,散发着鼠曲草的清香与馅料的醇厚味道,咬上一口,满是春天的气息与家的温暖。在皖北,清明时节人们喜欢吃馓子。金黄酥脆的馓子,或直接食用,或泡在热汤里,口感独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些带有地域印记的美食,在享受味蕾盛宴的同时,也传承着先辈们留下的饮食文化。

然而,清明节的魅力远不止于自然的景致,它更是一座连接着过去与现在的情感桥梁。当我们踏上那通往墓园的小径,心中的情感便如潮水般涌动。墓碑林立,每一块墓碑背后,都藏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段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仿佛看到了祖父温暖的笑容,听到了祖母轻柔的呼唤。他们曾陪伴我们度过的那些美好的时光,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一一放映。我们献上鲜花,摆上祭品,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蕴含着无尽的思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与逝去的亲人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我们向他们倾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分享着成长的点滴。他们虽然已不在人世,但那份血脉相连的亲情,却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清明节,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传承与延续,让我们在缅怀先祖的过程中,汲取着前行的力量。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们面对生活风浪时最坚实的依靠。

在清明节的文化符号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生与死,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死亡,不是令人恐惧的终点,而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如同四季更替,春天的生机勃勃之后,必然会迎来秋天的凋零。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起始与终结,这是自然的规律,无法抗拒。然而,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清明节,就像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我们去探寻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清明节,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凝聚点。从古至今,无数的英雄先烈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在清明节,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祭扫烈士陵园。我们向烈士们敬献花圈,默哀致敬。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先烈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清明节,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微风轻轻拂过,雨丝纷纷洒落,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气息,更是清明节这一文化符号背后那强大而隐秘的力量。它是自然的馈赠,是亲情的延续,是生命的思索,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份力量,让它融入我们的血液,伴随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去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