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清明螺 抵只鹅

■ 刘琪瑞 (山东)

清明时节,天朗气清,春和景明。清凌凌的小河里,一只只青碧的田螺爬出来,慢悠悠地爬到细软温润的浅水沙滩上晒太阳。乡谚云:“清明螺,抵只鹅。”这是说,清明前后的田螺最肥最美,做成各种风味小吃,可品出春天清甜的滋味。

田螺为田螺科田螺属软体动物,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河渠、稻田里广泛分布,别名有大田螺、泥螺、青螺,南方一些地区还称螺蛳。因其生有乌青的螺壳,呈斗状,觅食时伸出尖尖的头和两个长触角,慢慢蠕动,仿佛小牛一般,又称“乌斗牛”,俗语云:“乌斗牛的屁股——转弯多。”

田螺虽一年四季皆有,但清明才是它最肥美鲜嫩的时节。经过一冬的蛰伏,其肉质丰腴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清代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云:“清明节过便清和,滥贱刀鱼入市多。最是酒杯禁不得,菜花天气卖泥螺。”南宋诗人韩元吉写有一首《食田螺》:“舒觞颇甘豢,窒户还畏剖。芼姜摘其元,璀璨置瓦缶。中年消渴病,快若尘赴帚。含浆与文蛤,未易较先后。吾生亦何为,甘此味岂厚。”这首诗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田螺的烹饪、食用之法以及美妙的滋味和滋养之效。

田螺捕捉回来,先要放在清水里将养一段时间,让它吐尽泥渍污垢。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剪去螺尾,加入花椒、八角、胡椒、干红辣椒等佐料,放些酱油,入锅咕嘟嘟、咕嘟嘟煮上一阵。吃时,用小牙签挑着吃,那青白螺肉鲜香爽口,佐饭下酒最佳。此外,还有酱爆田螺、韭香螺肉、香螺炸肚、青螺炖鸭等烹饪之法,每一种吃法,都美得令人啧啧咂舌,回味无穷。

南地食风更盛,吃螺蛳更有韵味,主要体现在吃相上。苏州有句关于风味小吃的民谚:“风凉笃笃,咸蛋磕磕,螺蛳嘬嘬。”“嘬嘬”说的即是吃螺蛳的声音,连同那种滑稽的吃相。无怪乎《羊城竹枝词》里这样描述全民食螺蛳的盛景:“南方特色味如何?佐料齐全款色多。和味价廉堪下酒,街头蹲吃炒田螺……”

文人雅士也爱这俗物。明代白族学者、诗人杨士云晚年弃官还乡,朝廷请他出山,他不干。有人不解,他笑而不语,挥毫写下一副对联:“日吞夹金绞银饭,夜饮龙须虎眼汤。”其中“龙须虎眼汤”即海菜螺蛳汤,将螺蛳比作“虎眼”。现代作家周作人喜食螺蛳,他在《儿歌中的吃食》一文中,提及一首儿歌:“剢螺蛳过酒,强盗赶来勿肯走。”喝一碗老酒,把五香螺蛳“嘬”得吱吱有味,即使强盗来了,也舍不得走。作家汪曾祺的老家是水乡,吃法更是美妙,青葱头喷酒爆炒、螺蛳汤泡饭、大排档啖螺蛳龙虾。汪老还提到他家乡人吃螺蛳的绝技,不用细针、牙签之类物件,只用一双筷子,手儿无需碰,便将那螺蛳肉吮吸得干干净净。

田螺美食药用两兼有,不仅肉质白嫩有嚼劲,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还具有滋阴补肾、明目、止渴和清热利尿的功效。《名医别录》云:“(田螺)汁:主目热赤痛,止渴。”《本草纲目》称其主治“目热赤痛,止渴。煮汁,疗热醒酒”“止目痛硬,小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治瘰癣疮”。

民间有“清明食螺,眼不生疴”之说,清明时节,螺正肥美,不但美味,吃了它还有明目等保健的功效。田螺药用歌诀云:“田螺性寒味甘咸,清热解毒又通便。痔疮便血疔肿毒,消渴黄疸明亮眼。”可见其药用之广。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