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脚板上的年轮

■ 陈光荣 (福建)

在岁月的长河中徘徊,我时常陷入一种奇妙的臆想:脚底仿佛隐匿着另一双深邃的眼睛。每当赤足轻触春泥的瞬间,那沉睡已久的纹路,宛如被唤醒的精灵,沿着经络的小径,悄然攀上心尖,引发一阵微妙而又深沉的悸动。

五月的稻田,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浮着一层薄如蝉翼的水光。这水光倒映着天空中低垂的云絮,似棉絮般轻柔;也倒映着那一个个弯腰劳作的脊梁,他们的身姿在水天之间,构成了一幅永恒的画面。恍惚间,我又清晰地看见了父亲弓身插秧的背影。他的身影在稻田里显得那样熟悉,又那样充满力量。脚趾缝里漏出的泥浆,缓缓流淌,仿佛是时光的溪流,正汩汩淌过三十年悠悠的光阴。每一滴泥浆,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一道流淌的痕迹,都是时光刻下的纹路。

童年的晨雾,总是如轻纱般温柔地裹着稻禾那清新的香气。那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是大自然给予的独特馈赠。田埂上,青苔散发着沁凉的气息,脚掌踏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大地那细腻的脉搏。父亲,这位土地的忠实守护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教我如何用脚掌去丈量土地。他那黝黑的脚板,仿佛是从肥沃的土壤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每一道皲裂,都像是历史的沟壑,蓄满了季风的轻抚与雨水的润泽。那一道道纹路,记录着四季的更替,记录着农忙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范成大写“昼出耘田夜绩麻”,而农人的足印,又何尝不是嵌在土地里的诗行呢?这些诗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质朴的方式,书写着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

我们在齐膝深的水田里,倒退着缓缓行走。脚趾轻轻抠进湿润的泥土,仿佛能与大地那深藏的筋脉相连。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土地的厚重与深沉,它孕育着生命,承载着希望。秧苗入水的刹那,那晶莹的露珠溅上脚背,宛如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惊起一尾透明的彩虹。这彩虹并非天空中那绚烂的色彩,而是在心田里绽放的美好憧憬。每一株秧苗,都是一个希望的种子,它们在水田里扎根,也在我们的心中扎根。

后来,我怀揣着梦想,穿着皮鞋踏入城市的喧嚣。城市的街道,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与那片宁静的稻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在梅雨季的午夜,当城市陷入沉睡,我却总能听见骨骼深处传来一种难以言喻的瘙痒。那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是对土地的思念,对那片承载着童年记忆的稻田的眷恋。

直到某个清晨,我无意间误入公园。在那片绿意盎然的草坪上,我看见一位园艺工人正赤脚修剪草坪。他古铜色的脚踝上沾满了草屑,那模样,像极了一株生机勃勃的梧桐树,扎根于大地,汲取着自然的力量。那一刻,我忽然想起《诗经》里“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的诗句。原来,在我们的基因里,都深深地镌刻着躬耕的密码。无论身处何方,对土地的深情,始终如影随形。那天,我毅然脱去鞋袜,踩上温热的石板。久违的酸麻,自涌泉穴如电流般直冲天灵。那一刻,仿佛沉睡多年的根系,终于破土而出,重新与大地建立起了亲密的联系。我感受到了石板的温度,那是大地的体温,它温暖着我的脚掌,也温暖着我的心灵。

如今,我常常漫步于郊外的梯田。五月的山坳,宛如被大自然精心揉皱的绿绸,那层层叠叠的梯田,是大地上最美的曲线。采茶女们身背竹篓,穿梭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她们的竹篓里,盛满了晨露的晶莹与歌谣的欢快。她们赤脚攀援在陡坡上,脚掌与石阶的每一次接触,都像是一场亲密的私语,惊醒了岩缝里沉睡的蕨类。山风轻轻拂过,整片茶田都在簌簌颤动,宛如大地均匀的呼吸。那此起彼伏的颤动,仿佛是大地的心跳,与采茶女们的心跳相互呼应。

在这片茶田里,我曾遇见一位九旬的老茶农。他那布满老茧的脚板,历经岁月的磨砺,却比城里的年轻人更灵敏。他能敏锐地辨出腐叶下春笋萌动那细微的震颤。他的每一步,都沉稳而有力,仿佛带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智慧。他告诉我,这片茶田就是他的一生,他的脚板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颗石子。在他眼中,土地是有生命的,而他的脚,就是与土地对话的媒介。那些老茧,是他与土地亲密接触的勋章,记录着无数个在茶园劳作的日夜。

谷雨时节,我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的晒谷场。那熟悉的场景瞬间将我拉回了童年时光。金黄的稻粒在竹匾上欢快地翻涌,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在阳光下闪耀。孩子们光着脚丫,在这片金色的世界里追逐嬉闹。他们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银铃般在晒谷场上空回荡。他们的足印,一个一个地叠在父辈的脚印上,恰似年轮里新生的圈纹,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传承。

晚风吹过,捎来晒场上那熟悉的汗味,那是辛勤劳作的味道,是土地给予的馈赠的味道。在这阵阵风中,我恍惚看见无数透明的脚影正从土地深处缓缓走来。有挑担的,扁担在肩膀上颤悠,脚步坚实而稳重,一步步踏出生活的希望;有踩碓的,随着身体的起伏,脚板有节奏地用力,将谷物舂成生活的食粮;还有踏水车的,双脚不停转动,让水流灌溉着干涸的农田。这些脚影,重重叠叠,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条蜿蜒的河。这条河,流淌着岁月的故事,流淌着劳动人民的坚韧与勤劳。原来,劳动者的脚板从不曾真正离开土地,他们以足为笔,以大地为纸,书写着一部永恒的史诗。这部史诗,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用最真实的生活片段,描绘出对土地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

暮色渐渐笼罩了晒场,一切都在朦胧中渐渐模糊。然而,脚底的余温却依然清晰可感,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啼鸣,那一声声,宛如重锤,叩击着春泥的胸膛,也叩击着我的心房。我知道,当明天朝阳升起的时候,又会有新的足印落在湿润的田垄上。这些足印,将替不能言语的泥土,说出生生不息的证词。它们会见证土地的又一次丰收,见证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每一个足印,都是对生活的承诺,都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人们用脚板续写着与土地的不解之缘,用勤劳和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让生命的华章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停歇地奏响。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