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琦 (安徽)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和市委关于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把握人大信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主动适应信访工作新要求,践行群众路线,推动了一批信访问题的有效化解,为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维护信访群众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顶层设计
“全链条”完善制度机制
一是坚持强化组织领导。铜陵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牢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坚持转交、转送信访事项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阅批机制,做到来信必阅、要件必批、批件必督。2024年,向有关机关和组织转交转办信访事项28件,通过依法及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推动了一批群众合理诉求的有效解决。二是持续优化信访制度。进一步完善回访工作流程。围绕构建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探索推进了信访事项的回访工作,针对信访事项办复和信访人意见建议等重点内容,对转交、转送信访事项逐一回访,确保信访事项答复到位,并将意见及时反馈承办部门。严格信访挂职锻炼要求。面对工作人员总体不足的现状,完善新进常委会机关干部信访岗位学习锻炼机制,既加强了人大信访工作力量,也为新进同志“补”上了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一课。通过参与办信接访,强化了年轻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大督办力度。提升监督刚性。对转交转办转送的信访事项详细登记并逐一建档,明确办理时限,要求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情况,对临期未报的予以催办。对反馈的信访事项处理情况,通过回访和内容审核等方式强化监督,督促承办单位不断提高办理质量,依法及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
立足为民解忧
“全方位”推动问题化解
在日常办信接访的过程中,认真对待群众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一是坚持转变信访工作理念。结合人大工作的特点,将日常信访接待转为信访事项的服务。做好咨询引导。接访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群众之所以选择信访,是因为对于政府各部门工作职责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该去哪里解决。结合自身掌握的情况,人大信访部门在工作中注重向来访群众讲解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或联系相关部门了解政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帮助来访人消除疑惑,解开心结。做好情绪疏导。在热情接访的同时,针对不同情况,耐心进行疏导,做一些能起到“润滑剂”“减震器”作用的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信访当事人息访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坚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做好信访动向反馈。协助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开展群众建议收集工作,2024年,分别向法工委等委室反馈相关信访信息4条,靠前一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联动配合。构建上下联动的人大信访格局,通过加强市、县人大信访部门沟通合作,共同推动信访事项的妥善处置。坚持高位推动。对重大信访事项和疑难信访问题,由常委会领导牵头开展重点督办。例如,在办理退伍军人反映其档案遗失,无法正常领取退休金等情况的信访事项时,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落实,积极帮助其获得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将其纳入长期帮扶对象。
坚持融合创新
“全系统”推进信访法治化
一是党建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信访工作的全面领导,机关党组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分析形势,部署任务,研究重大事项,解决突出问题;在信访接待中注重发挥机关党员干部示范作用,耐心细致地听取群众倾诉,推心置腹地与群众谈心,帮助群众理顺情绪,解开疙瘩。二是业务融合。及时分析来信来访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由信访部门会同相关工委研究化解长效机制。三是立法吸收。围绕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将群众呼声、群众诉求整理反馈法工委,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2024年,向法工委转送群众有关立法建议3件,为地方立法提供参考并协助做好立法后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