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为古建立法 为文化寻根

—— 记山西省人大代表李朋霞

■ 本报记者 高欢欢

这个夏天,山西省人大代表,中国作协会员、《漳河文学》执行主编李朋霞继续书写着她的“诗和远方”。她富有诗意,用文字为山河、为古建立传;她行走远方,以代表履职为苍生生存、民生疾苦发声,她的履职轨迹踏遍了一条条崎岖的山路,刻印在太行山深处重重叠叠的褶皱里。

“云冈石窟宏伟壮观,应县木塔高耸入云,平遥古城古朴厚重,双林寺与镇国寺的彩塑艺术更是巧夺天工……它们如同历史忠实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山西的辉煌往昔。”李朋霞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一个个山西古建筑,她热情似火的古建情亦如这热辣滚烫的八月天。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朋霞的关注点时常聚焦山西古建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挖掘、书写与传播。“原本我对古建一窍不通,但为了鉴别古建、提出更专业的古建保护立法建议,我购买了大量古建书籍,对照实物了解、请教相关专家,调研了大量古村落。”李朋霞的古建立法之路,也由此开启。

“平顺县东寺头村是抗战时期太行老区情报中心、上党战役后勤指挥部、驻扎过太行四地委、太行四专属、太行第四军分区等所在地,共有53位开国将军在此工作、战斗过,但这些具有红色、古色历史遗存的院落大多将坍塌。”“在2017年的人代会期间,我提出了《关于把S324省道设为旅游专线,莫让煤灰落在国保的屋檐上的建议》。这个建议我连续提出了几年,2022年,相关单位终于立项,在浊漳河南岸建一条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支线,有效缓解了沿岸百姓和景区游客的出行拥堵问题。”“2018年我提出了为传统古村落立法的建议, 2021 年 11 月 25 日,经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并于 2022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翻阅李朋霞的履职手册,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和记录,一件件建议的追踪和落实,无不书写着她作为代表的社会自觉与担当。

“如何让更多山西古屋古院落的砖雕会‘说话’,让太行山的红色故事能 ‘远行’,让古建榫卯里的智慧被更多人看见?”在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李朋霞针对当前古建保护现状,提交了《关于为保护山西古屋古院落立法的建议》和《担当文化使命,激励作家参与书写山西文化的建议》。她认为,一方面,通过立法,不仅可以盘活这些古屋古院落的使用权,还能使政府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该创造各种条件,让更多山西作家发掘、讲好山西古建文化。截至目前,山西已建立“11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19个中国传统村落+1736个登记建档村落+3500个摸底村落”的保护名录机制,发布《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形成了从法治保障、规划引领到指导实施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历经风雨的三晋古建文化,成为刻在一代又一代山西人心头的文化印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如何以创新思维激活沉睡资源,让传统民居焕发生机,这是我接下来的调研方向,也是我的履职目标。”李朋霞说,建筑是富有生命的东西,应该被更好地呵护。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