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适格
“企业的‘根’在地方,代表的‘根’在群众。只有把企业发展与地方需求、群众期盼结合起来,才能不负这份信任。”山西省长治市人大代表、山西金烨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常以此提醒自己。这位从钢铁生产一线走出的人大代表的作风恰似炼钢炉中奔涌的铁水,炽热而恒温,直面问题不避锋芒。
“坐在办公室里看不到真问题,只有脚沾泥土才能听到心里话。”2021 年当选长治市人大代表后,陈强坚持 “三个必去”——企业职工宿舍及生产车间必去、企业周边村庄必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必去,他累计开展走访 200 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86 条。
作为来自钢铁行业的代表,陈强深知传统产业转型的痛点。2023 年钢铁行业陷入“冰封”期,在当年的长治市人代会期间,陈强牵头提出《关于支持特种钢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建议结合金烨集团在高端装备制造配套材料领域的实践,由政府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该建议得到长治市工信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促成了“长治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的成立。之后在多方努力下金烨集团成功开发核电用钢(聚变钢),填补了世界核聚变新材料的空白,也创造了企业新的增长点,他用炽热担当为金烨钢铁在行业寒冬中开辟出高端化、绿色化的新赛道。
2024年,陈强在调研一家加工制造企业时发现企业正为研发新型加工冲头发愁,他通过询问企业负责人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上下游企业联动,生产加工冲头的钢材价格居高不下。为此在2025年市人代会期间陈强提出《关于建立 “产业链互助联盟”的建议》,推动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上下游共发展” 的模式。截至目前,已有 12 家本地企业加入联盟,共享技术和市场资源,那家曾为研发新型加工冲头发愁的企业就在其中,其生产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钢铁行业深耕多年,陈强见证了钢铁工人师傅们的辛勤付出,也经历了市场下行时期企业的艰难时刻。这些真实的经历,让他对 “就业” 二字的理解格外深刻—— 钢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能工人,而稳定的就业更是群众生活的 “压舱石”。针对群众关心的 “就业难”与 “企业用工荒” 并存问题,陈强提出《关于推行 “企业订单式技能培训”的建议》,推动集团与长治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校企合作,由企业提供实训设备并安排师资,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两年来已培养200余名技能人才,其中87%是本地农村青年,他用钢铁人的担当,为群众支撑起就业“稳稳的幸福”。
“当选人大代表的四年多时间,是我对‘责任’二字理解最深的四年。”陈强说。从企业管理者再到人大代表,陈强的身份在变,但他为群众做事、为地方发展尽力的初心从未改变。未来,陈强将继续推动企业深耕特种钢新材料,同时深入群众传递民声,努力成为群众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