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适格
在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红色的奋斗故事仍在延续。作为 “男女同工同酬” 精神的发源地、申纪兰履职征程的见证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平顺县人大代表,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爱亮,以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为行动指南,用实打实的举措,延续着基层代表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
作为一名在劳模精神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人大代表,赵爱亮的履职之路始终浸润着红色基因。他坚持“田间地头访民情、发展一线解民忧”,通过走访大量农户收集整理意见建议60余条,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他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红色旅游等方面提出西沟红色旅游发展、小学生小班化教学、农村雨污分流、西沟集中供暖、老年日间照料、农村卫生队伍提高待遇6件建议,这些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逐步得到落实。为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居民生活贡献了代表力量。从多方奔走当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服务员”,到助力15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他用行动将“百姓钱袋子‘鼓了’是最实在的民生。”这句口号落到实处。
西沟乡和西沟村有着非常浓厚的“人大基因”,在赵爱亮的不懈推动和平顺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西沟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顺利投入运营,这里既是传承申纪兰精神的“红色课堂”,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 “工作室”,更是汇聚群众意见、传递民声的 “加油站”。
联络站设置了展厅,让人们可以直观了解申纪兰的红色人生;通过总结形成了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一次、坚持每月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监督活动、坚持每季度总结交流1到2次工作、坚持每年向选民述职一次、坚持开展好“学习申纪兰,争当人民好代表”活动的“六个一”工作法,不断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履职积极性,现有进站代表33人,包含市人大代表4人,县人大代表8人,乡人大代表26人,按照工作安排定期进站履职,形成了代表们敢“亮身份”、群众愿“找代表”的良好氛围,人大活动的开展成了一种无形的宣传,更是一次次看得见的全面提升。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也设在了西沟乡人大代表联络站,为《山西省红十字会条例》和《山西省通信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修订提供了“西沟”建议,有力推动了法律承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在申纪兰精神的指引下,赵爱亮依托代表联络站,在群众中听心声,在田间地头写建议,让农民群众“多动嘴”,让建议举措“落实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建议汇集到各级人大,为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代表作用。
回望多年奋斗路,赵爱亮以实干证明不变的为民初心、务实的担当作风正是申纪兰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延续。岁月流转,他依旧奔波在田间地头,穿梭于村民家中,用心血和汗水持续书写“人民代表为人民” 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