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玉毅 (浙江)
国人素来是讲礼貌的,找人问事或请人让路的时候常说“借光”。在字典里,借,有“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假托”“依靠”等诸般意思。借有实指,也有虚指。通常,我们所谓的借多指借东西而言,譬如借钱、借书、借纸笔,在古时还有借地盘、借名声。而“借光”的借与这些全不相干。
我以为借光或是借某种光的缩写。囊萤映雪是借光,凿壁偷光也是借光,明代的《月影辨》里更有“月借光于日”的说法。而我最难忘的是借蜡烛的光。
我小时候,每到夏日,三天两头停电,就得点蜡烛来照明,有时家里的蜡烛用完了来不及买,就问邻居借一两支。那时候,虽然每个近邻不一定能赛过远亲,可也算得上是尽心相帮。哪怕他家里也只有一支蜡烛了,仍会掰一截给你。
以前,我骑电瓶车上下班,有时忘记及时充电,骑到半路上就没电了。我大多数时候会找附近的住家借电源充一会儿电。充电等待的时候,我会与主人家闲聊几句,碰到健谈的,也会家长里短地和我说上一阵儿,那一刻,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从借光到借电,借的东西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没有本质的区别。
很多年前看过一则故事:在一个人饿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人借给他一斗米,救了他一条命,他说将来必定加倍偿还。但是借他米的那个人说:“我并不需要你的报答,只是,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希望你也能力所能及地助他一臂之力。”这种“借”便是一种爱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