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又是一年腊八节

■ 李军丽 (山西)

又是一年腊八节,母亲又要忙碌了。

腊八节做腊八粥,母亲从两三天前就开始准备食材。

对于食材,她相当讲究。米类要选择上好的粳米,要椭圆形的,不要细长的,母亲说,椭圆的更糯;再就是选择黄米,前些年吃的黄米都是母亲亲手种的。母亲岁数大了,不再种地,就提前到市场上精心挑选,直到满意为止。柿饼的选择也是有大学问的。母亲说,一定要选择发了白霜的柿饼,白霜越多越甜。豆子基本都是从市场买回来的,有花生、红豆、麦子、玉米粒、白豆等。

除了这些材料,还要准备白糖和红糖。两种糖各有功效,白糖降胃火,红糖增颜色。母亲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根本不舍得用这么多糖,而是用“糖精”代替。

食材准备好,就开始动手熬粥了。

熬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煮豆子。腊八前一天就煮好备用。煮豆子时,母亲要不停地在炉火边用长长的木铲翻搅,以免糊锅。柿饼也要切成小丁,在凉水中泡一晚。

第二天,天还没亮,母亲就起身熬腊八粥了。她把前一天熬好的一大锅豆子放到炉火上,待锅快熬开时依次放入泡好的柿饼、粳米、黄米,不停地搅拌。搅一会儿,焖一会儿;焖一会儿,再搅……直至粥变得黏稠。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两个小时。期间,母亲还得掌控火候,既不能太大,又不能太小,只得寸步不离地站在炉火旁。最后放入红糖和白糖,搅拌均匀,一大锅热腾腾的腊八粥总算熬好了。

母亲做“腊八粥”,自家吃其实是次要,主要是用来“分享”的。每年,母亲都会做一大锅,送给左邻右舍和村里的亲友,特别是那些“五保户”。一村送下来,一大锅粥也就所剩无几了。

不仅仅是腊八粥,包括煎饼、烙饼、油格朵、油糕等做工较复杂的食物,母亲总喜欢一次性做很多,高高兴兴和邻居们“分享”,尤其关照村里的几家“五保户”。

那时候,我一直不理解母亲为什么那么喜欢“分享”。常常忍不住问她:“为什么你每次做好吃的,做那么多,那么累,却都要送给别人?”母亲每次总是笑笑,并不搭理我。有一次被我问得急了,回了一句:“只有大家都吃上,才叫好吃的。”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渐渐理解母亲的心思了。和母亲视频,没聊两句,她就催促我挂断,说火上煮着豆子,得赶紧去搅拌。挂断了视频,我仿佛看见了母亲弓着腰,手握那把用了几十年的长木铲,一下又一下,有些费力却丝毫不肯停歇,一下又一下,翻搅着锅里的豆和米……每一颗豆,每一粒米,都没有辜负,承载了满满的温暖和善意,在世间传递。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