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永德 (重庆)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工作的政治性、法治性、人民性和创新性,坚持紧随党委谋大事,监督政府抓实事,为民服务办好事,自身建设强本事,努力使各项工作更好服务中心大局,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北碚实践。
把牢政治性 紧随党委谋大事
政治性是人大工作的第一属性。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守政治机关定位,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不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在工作谋划上体现大格局。自觉把人大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去思考和谋划,放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历史方位中去思考和谋划,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人大所能,找准切入点、关键点和着力点,自觉服从大局,不断提升对全局工作的贡献度。
在贯彻落实上体现大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绵阳、广安等地人大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联动助推、监督助推、协同助推、协商助推、建言助推“五个助推机制”,作出绵碚文旅融合发展决定。围绕做好北碚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聚焦缙云山综合整治提升、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主动领题、系统解题、定点破题,真正做到党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秉持法治性 监督政府抓实事
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关键在监督议题上更精准、监督方式上更有力、监督结果上更有效。北碚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打好监督“组合拳”,提升监督实效。
紧扣中心大局,监督议题突出“准”。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抓大事、议大事、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公开征集、调研走访与会商研讨相结合的议题候选机制,确保监督重点紧贴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紧扣民生热点和社会难点问题。成立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组长的专项监督小组,探索构建确定专项议题、组建专班队伍、开展专题活动、组织专门审议、落实专报制度的“五专机制”,实现监督工作各环节贯通、全流程闭环,精准助力全区重点工作。
立足法定职能,监督方式突出“深”。北碚区人大常委会专项发力、重点聚焦,切实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做深专项监督,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工作,坚持一年一主题,开展全体代表年中专题审议。做实组合监督,专题视察区政府服务企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专题询问区政府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情况,专班开展区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任后监督。
建立工作闭环,监督效果突出“实”。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面构建“选题、调研、审议、督办、评价”相衔接的闭环运作机制,以开具整改清单、对单监督落实、集中测评验收的方式,坚持每年就一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一批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情况、一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三个一批”集中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向区委报告、向政府通报、向社会公开,极大提升了监督实效。
坚守人民性 为民服务办好事
问民所愿,答民所盼,是人民民主的落脚点。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紧扣“选、定、督、评”4个关键环节,真正把“群众呼声”变为“幸福掌声”。
拓展“征集”链,广泛“选”。依托区人大微信公众号、代表“微信联民群”等平台,利用各镇街人大代表家站点、群众“留言墙”、代表“回音壁”等阵地,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维度、立体化征集意见建议,努力找到“群众所盼”和“政府所能”的最大公约数。
做实“票决”链,精准“定”。每年人代会召开前,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坚持“小切口、大民生”角度,会同区委、区政府精选出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关切的项目作为票决候选项目提交年初人代会,由全体代表在大会上差额票决出区级民生实事项目。近三年来,票选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项目33项,有效回应了群众关切。
强化“过程”链,全程“督”。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过程督导民生实事有序推进。“点上”以代表小组为单位,对选区范围内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清单式”督查。“线上”充分发挥财政绩效评估,审计跟踪监督等融合监督作用,聚合项目落地监督合力。“面上”组建专项监督工作组,制定责任分解表,建立“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一年一测评”督导机制,督促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健全“闭环”链,客观“评”。完善结果反馈评价体系,建立区人大代表、受益群众满意度“双测评”机制。强化民生实事项目绩效跟踪督导,适时对项目运行情况开展“回头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整改完善,全周期保障民生项目高质量、高标准。
提升创新性 自身建设强本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北碚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注重能力提升,拓展履职平台,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打造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创新制度建设,重规范。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链条,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修订完善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暂行规定及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制度,促进常委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注重能力提升,激活力。建立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培育机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开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党员先锋行动,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区人大常委会唯实争先、善作善成的氛围日益浓厚,呈现“源头活水”的生动局面。
拓展履职平台,出特色。以数字赋能推动代表家站点迭代升级,整合“人大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居民议事厅、代表“微信联民群”等功能,全时空无阻隔回应民情民意。深化协同联动,指导全区镇街全覆盖贯彻落实镇人大“季会制”、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畅通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后一公里”。
深化研究宣传,结硕果。以“三个一”为抓手,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研究宣传。创新设立“一个研究中心”,与西南大学联合成立地方人大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深化人大制度理论实践研究。率先打造“一个宣传阵地”,创建全市首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北碚实践线上线下主题馆,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宣传。创新举办“一系列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研讨会,着力丰富民主实践,讲好民主故事。
(作者系重庆市北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